王小強
“我的家鄉有一條小河,有一條小河,從我親人門前靜靜流過,靜靜流過。”一首優美的旋律,把我的思緒帶回久別的家鄉,帶回到美麗的童年、少年時代,帶回到相伴我長大的小河邊。離開家鄉好多年了,小河卻永遠是那么熟悉那么的情切。雖然期間也偶爾回去,但來去匆匆,已經很少到小河邊,但小河卻一直在記憶中,隨著時間的延長,對小河的思念卻與日俱增、越陷越深。
家鄉的小河,我出生時就在。縱橫交錯的把家鄉的土地分成了一塊塊。村子后面的小河叫子午河。小河沒有源頭,也沒有終點,但不管怎樣最終都和大河連著。子午河和很多其他小河、大河一起構成了家鄉的水網,水網四通八達,從一個村子連到另一個村子,從堤東連到堤西。小河應該不是天然形成的,應該是祖輩東遷后,人工開挖的,就是這些人工開挖的小河滋養了村里人,也滋養了我的童年、我的記憶。
每當春風暖暖的吹起,小河邊的柳條最先冒出嫩芽,急急的給人們報春。煦暖的風輕柔柔的,小河邊的茅草也也開始泛綠。孩子們三五成群的來到河邊,戲一陣耍,打一陣鬧,小河邊變成了孩子們的游樂園。餓了,茅草里拔出幾根嫩嫩的茅針,甜甜的。累了軟軟的茅草地是最好的,太陽暖烘烘的,孩子們的臉蛋兒都紅撲撲的,舒服勁兒來了,一個懶腰,幾個哈欠,孩子的夢便開始了。
夏天的小河是最美的,高高的蘆葦一片一片,低處的小花開滿河沿,紅的、黃的、藍的、紫的,引得小蜜蜂從土里鉆了出來,嗡嗡地上下飛舞。小河里的水碧綠的,陽光熱烈的照著,風里混著小河的微微清腥和岸邊各種花的香還有泥土的氣息。夏天的小河最讓孩子們感興趣的就是游泳了,瞞著家人,約上三五個,三下五除二脫個精光,一下扎進去,只見水面上一個個光屁股蛋兒,水下手腳胡亂的抓著、撲騰著,游不動了爬上岸,不敢馬上回家,躲在草地上曬干身子,嘻嘻哈哈、神神秘秘的各自回家。夏天的午后,小河常常是最熱鬧的,這邊有人一喊:摸魚啦。村子里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馬上響應起一個大隊伍。每個人帶著個蛇皮口袋,就著衣服涉入水里。小一點的孩子就在淺的蘆葦根里摸,大人就在水深一點的地方摸。每次摸魚的時候,往往在水里胡亂的走一陣,在水面胡亂的拍一陣,然后就在水底摸起來,受到驚嚇的魚兒或躲在腳印坑里、或躲在蘆葦根里,主要是鯽魚,傻傻的等著被抓。一會兒就聽到這邊,一會又聽到那邊:摸到一條。有運氣好點的能摸到巴掌大了,就舉起來炫耀,引得周圍人一陣羨慕。一兩個鐘頭,不管大人還是孩子,蛇皮口袋總能鼓起一個角。回到家,母親每次高高興興的把魚收拾干凈,不用多久散發出一陣陣撲鼻的清香。
秋天,河水變涼了,孩子們不敢再下河游泳了,大人們也不再下河摸魚了。這個時候河邊的茅草開始泛黃,茅草和蘆葦頂上的花變得白絨絨的。這些蘆葦和茅草用不了多久就要被大人們收割回家。小時候蘆葦和茅草可有大用途,茅草遮蓋在屋頂可以擋雨,鋪在床下可以睡覺。蘆葦弄干凈了編起來,可以鋪屋頂當望板,可以用來曬東西。孩子們趕在大人收割前,拔下蘆葦花,有的做成口哨,有的相互嘻鬧。
冬天,小河結冰了。小時候的冰面厚,但還是不像北方。不能夠隨便行走,這個時候大人們都要提醒,千萬不能走冰。孩子們依然心里癢癢的,在河邊冰上站一站,“咯吱”一聲,孩子一聲尖叫,跳上岸邊。盡管不能走冰,孩子們照樣找到樂趣,找一個小磚頭,用力沿著冰面飛切過去,小磚頭發出美妙的聲音,咻咻飛出老遠。再冷的冬天,小河邊依然是孩子的歡樂世界,有了孩子的肆無忌憚,寒冬的冬天也變成了火熱的世界。
家鄉的小河一年四季,走過春夏,流過秋冬,流過我的童年,流過我的少年,她默默地滋養著家鄉。如今,家鄉的那條河依然還在,它就像一位媽媽,拉扯著家鄉一代代的人長大,又看著一批批的人走出村子。而媽媽仍在那邊默默地。
啊,家鄉的小河,我愛家鄉的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