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商業的特點 3 - 跟蹤經濟2

截止到2016年,根據同花順上統計的全球營業收入在50億美元之上的互聯網公司,主要包括Amazon.com ($1359.87億)、ALphabet(Google的母公司,$902.72億)、JD.com(京東, $390.01億)、Tencent($227.75億)、Facebook($276.38億)、Alibaba($152.61億)、The Priceline Gruop($100.3億)、Baidu($96.72億)、eBay($89.79億)、Netflix($88.31億)、Expedia($87.74億)、Salesforce.com($83.92億)、Twitter($68.70億)、樂天($68.69)、網易($57.23億)、Yahoo($51.69億)、Groupon($31.43億)等。暫不把蘋果、微軟兩家算作互聯網公司。上述共15家公司的年營業收入的總和為4133.86億美元。加上有些年收入在50億~10億規模的互聯網公司比如領英、Line、ODIGEO、Yandex、ASOS.com的公司等沒有統計到,根據去年的年報按20%的年增長率算加起來初略有150億美元。那么全球前20家互聯網公司2016年總收入,估算為4300億美元左右。根據28法則進行估算,4300/0.8=5375億美元左右。也就是在5500億美元左右。根據維基百科上一份資料顯示,15年這22家公司總營收在3070億元左右,相比16年增長了40%。 吳軍老師說估算今天互聯網公司的收入,那么按40%增長量來估算,這個數估計為 : ((4300*1.4)/0.8)/365 = 20.6億美元。

要看13年后,也即到2030年他們當中誰的體量會最大,苦思冥想,發現自己遠這個判斷能力,雖然在看老師的《浪潮之巔》1、2時讀的熱血沸騰,一直到半夜,但平時沒有積累這些公司的近年戰略發展方向,也沒有形成一套判定公司興衰的體系,這也是今后要加強的。按照目前的趨勢判斷,亞馬遜和谷歌更受投資人歡迎,也因為它們現在就是最大的前兩名,以后也很可能體量最大。然而沒有足夠的數據,沒有理性的邏輯分析,即使判斷對了,那也是靠猜的,未必靠譜。無論是將人工智能作為公司核心戰略的谷歌和百度,還是大力發展云計算服務的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都早已將人工智能作為公司博弈未來的關鍵戰略。而谷歌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亞馬遜的echo、騰訊的小Q、阿里巴巴與汽車廠商合作試圖打造更便于購物的汽車,這些互聯網巨頭們同樣開始布局線下,將觸角延伸到物聯網領域。所以誰能夠在未來更好的抓住智能機器和IoT中的機遇,誰就能實現不斷的增長,越滾越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