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就是想到之后做到。
以前從沒有認真考慮過“成長”這件事,更沒有認識到“持續成長”,這些和我所處的環境有關----有時候我想,社會上的人也可以分為三類人,上,中,下三等人。這三個等級不是按財富,地位區分的,是按“意識層次”的高低區分的。上等人是意識極強的人,有超強的自律性,“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就是這類人;下等人是一點意識也沒有:十年前你聽他的說話是這個樣子,十年后再見他依然如此,這類人似乎被時間定型了。中間這類人,有向上的意識,但缺乏動力,波動性大。上,下兩類人較少,最多的是中間這個類別的人---我就屬于這個類別。當我所處的環境如一潭死水時,我也沒有太多的漣漪;當周圍是歡快的小溪或者奔騰的滔滔巨浪時,我也會隨之翻滾。
加入到課程學習后,我追隨戰友的步伐前進,跟隨性較強,沒有太多的自主性。比如,參加了戰友舉辦的普通話班+演講班,但是上了兩節課后,發現不太適合我----老師講課主要內容是針對普通話說不好的同學,在這個課程里我的收益不大,因此近期我就沒有再跟著上課了。但是我也和老師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比如自己準備錄制一些簡單的講解的小視頻,這個內容我已經想好了,會在近期實施。
在看到戰友鄧鵬的成長記錄之后,我從5.24日開始詳細記錄自己的時間使用情況(我是在5.23日才看到鄧鵬發布的這篇成長記錄,沒有在第一時間內看到)。以前我也記錄過時間,但是比較隨意,而現在我是每一個行動都隨手記錄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時間使用情況,對于自己的學習,生活,運動清晰可見,有利于在周末進行小結,有利于自我反省。
我加入了007寫作群與一個只有20人的寫作小群,在這兩個群里收獲最大。007的寫作是一周一篇,上下篇的戰友會給予點評,我也需要點評上下兩篇文章。在我看他人的文章時,會在自己的寫作上有所借鑒:第一篇公眾號的文章就是借鑒我點評的一位戰友的文章樣式,在文章中,每一段起始,用幾個字來概括這個段落的大概內容。這個方法很好,使我的文章有條理,內容清晰。而且當我看到戰友們寫的關于知識類的文章時,我也想寫這類文章,因為這種內容不好寫,比寫散文難度要高許多。因此在這周我選了一本書,作為本周寫作作業的內容。在寫作小群里,收獲就更多了,因為人員少,大家的關系更親近,在點評時,互相給予對方鼓勵,而有的朋友還會就我的寫作格式給予指導,進行詳細的指點,使我認識到自己在寫作時的各種問題。我還會把朋友提的意見記錄下來,以便在今后寫作時加以整改。
以上這些內容都是我在看到,想到,之后做到的(有兩個內容還沒有做:小視頻和本周的寫作作業)。
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有意識地告誡自己:不要被既有的消極的觀念所左右,而是想到就去做,在行動中思考,從行動中改變,利用每一次的行動逐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