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安徽作家項麗敏散文集《臨湖》

臨湖,與心靠近

-----讀安徽作家項麗敏散文集《臨湖》

擇一處水域,親近、居住,十幾年。

扯一縷日出辨別炊煙的藍與白,辨別柴火的旺盛抑或飯菜的香甜。

沿著一片竹林,和一群鳥不期而遇的,是每個清晨或黃昏,抑或走在曹家莊鄉間的小路上。

油菜花沉淀田野的季節,不去想念金桂飄香的夜晚。

狗尾巴草把露珠當好朋友的時候,不去惦念指甲花入畫手指甲的意境。

云朵被黃昏趕到山巒之后,不去想念碧藍的湖面掛著一枚蛋黃。

她只把自己放在當下,跟隨內心的倒影,呼吸太平湖的風,看穩重的水杉把自己站成挺拔的姿態,心偏移到蒹葭被風擰著奔跑的方向。然后在岸邊,觀察風把湖吹皺的瞬間,水波依舊和湖面敘著舊,水杉越往蔚藍的方向伸手捉住云彩,腳下卻是穩穩的幸福。蒹葭的腰肢舞出華爾茲的美,根始終把土地緊緊扣住。

在細碎的日子,抑或每天清晨5點半出門沿著太平湖散步的日常,她邊走邊拍,記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一湖一灣,循著二十四節氣的變幻,循著皖南一詠三嘆的光線,以按動快門的方式和萬物打招呼,以俯下身子的動作和草木、動物交朋友,結合看到的景和相機里定格的尋常物,記錄日常,記錄生活,記錄每天的感動。

葛藤的心事,是她的心事。

晨炊的情愫,是她的情愫。

落日的溫度,是她的溫度。

打碗碗花的思想,是她的思想。

月波對湖面的依賴,是她的依賴。

住在太平湖畔,她把日子過得踏實,生活意境彌漫,內心走得安穩。

思想和湖水一起擴散。

野花因露水的滋養,坦然把自己打開,一雙溫柔的手撫慰內心的孤寂。

露水因野花的依戀,讓自己不再沉默,保持初心的態度是在花瓣上呈現透明的水晶。

一滴,彈出弦的單音。

再一滴,抒情的和弦是對野花打開愛的正確方式。

美好的抒情總是短暫,用圖片和文字記錄會走向美的永恒。

蜻蜓的繁殖、蝗蟲的羽化、蜘蛛在青禾上織出細細的網,動物世界里的一些隱秘和趣事,在她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敘述中,繁殖成一首詩、一幅畫、一篇優美的散文隨筆,和對生命的敬畏與吟誦。

也是對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脫胎換骨。

我喜歡有湖的地方,尤其是光移到湖面的樣子,會暈染彩色的世界。記得去德令哈外星人遺址的路上,雖然腳跟后有傷,我依舊把自己放進鹽湖,撲捉光的身影。光在托素湖面走動,隨山的倒影,呈現墨綠、翠綠、碧綠。光一轉身,湖面又回歸純正的、大片的綠。顏色的走向,看不出湖面的疼痛,只有溫柔的順應和自在。

我相信,任何光灑向萬物都是有立場的。

一如陽光以倒敘的手法灑向太平湖畔,鵝黃的光下是一望無際的湖面。

湖不平靜,湖會打開多年的秘密。

水與水擁抱,陽光是溫暖的見證。

水與水呢喃,陽光會“齊唰唰”聚焦。

陽光照臨曹家莊,再穿過林間和湖畔。陽光在奔跑的路上分散了很多光源,走到她的房間之時,只剩下一小束光,她像個孩子幸福地依偎在光里。

與光靠近,把心打開。

陽光,似天上的河流,披著長發,赤腳走來。似銀河的飛天,從一個夢境抵達另一個夢境,把理想的魔幻,變為現實的呼吸。

在她的眼里,陽光不是魔幻的表達,是溫暖的存在。

在她的筆端,一個個詞語和句子,有鮮明的韻律和綿延至深的情感,守著一片湖一個村莊,發出源源不斷的光亮。

這是麥苗抽穗的聲音,也是果實落地的細節。

這是無數個霜花捧在一起打磨出的水晶世界,也是午后陽光在太平湖練習合唱提煉出的音質。

把每一個村莊都放在自己心上,把每一株草木都當親人對待。

不管是溪畔的桐花,還是可以入藥的芫荽,不管是野薔薇美與無法接近的痛苦,還是能抽出汁液的夢子,蒼翠的植物在她的筆端住進了自由的王國,擁有靈魂的宮殿。她用情用心搭建起來的草木花園,種下豐潤的瓊漿,給予愛的營養。

一個人的草木詩經,曹家莊的天然花壇。

草木用鮮嫩的語境滋補她的心靈,哪怕落入塵土絕望的美,在她的鏡頭和眼中,長成獨特的景。

沒有滄桑,只有恒久。

我喜歡聽鳥的聲音,它是自然界的演奏家。

我曾在一篇《眾鳥飛過的村莊》中有這樣的描述,我不知道,一只普通的鳥兒是如何在一個貧瘠的村莊度過的平淡日子,讓龍溪河水歡快地流淌,讓日子在手中變得清亮,讓巴茅草愛著鄉野的分分秒秒。一次普通的鳥鳴,和很多事物是有密切關聯的。河里的螃蟹沉默不語,看著龍溪河水的像大地上的一塊玉,圓潤無暇的肌膚如同生命的最初。岸邊的小雛菊馱著鳥兒如發絲般細膩的聲線,拽著河的衣袖,歡快地浣紗洗衣。渡河船的腳步在薄霧時分醒來拽足馬力,幸福的生活從靜水深流中搖來,如水的夢境從幽清的河水中漫去。

在曹家莊的鄉野,飛鳥踏著晨霧把油菜花、稻花喊醒,把梨樹、棗樹喊醒,把一個村莊喊醒。它們生生不息穿梭林間,從單音到和聲,有一根無形的紐帶深入它們的血脈。

面對面傾訴,不如面對面歌唱。

面對面歌唱,不如相互依戀。

它們沒有搬來噪音,它們在制造幸福與快樂。

她和大自然的密切交往中,尋找到蟬類的規律。每天傍晚,蟬聲響起,每天晚上19點35分,蟬聲止歇。這需要怎樣的熱愛與細心,需要怎樣的孜孜不倦與用心傾聽,才能發現被我們忽略的尋常事物的作息時間。

眾鳥的聲音鋪就的路,是一條通往鄉間田園的路,是讓生命獲得滋養的路。

這條路,在過去和與未來之間,辨認老屋的方向和歡快的童年。

這樣的路,在城市會有多少?

這樣的路,我在項麗敏老師的字里行間找到。

這樣的路,我在《臨湖》的散文集中讀到,悟到。

這樣的路,與心靠近,溫暖當下。

作者風鈴,系重慶新橋醫院健康管理科工作人員。

e?l?vG5?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其實大家都一樣,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上午去了東港,和家人一起,散散步,吹吹海風,難得的一次集體出行,感覺真好。 今...
    世俗凡人閱讀 160評論 4 3
  • 01 今天坐公交車的時候,聽見后排的兩個大媽聊天,暫且一個稱為A,一個稱為B。 A說,“你家女兒多大了?” B:...
    30b5070ac6ca閱讀 259評論 0 2
  • 逗逗,有些事不要想得太多了,太復雜了,簡單點、樂觀點也許更好。 你不是要和誰一樣,而且自己活明白點就好,有自己的風...
    子彥Ryan閱讀 211評論 0 1
  • 情人節上映的電影(愛樂之城)。故事的開端由女主人翁塞爾.米婭和另外三個合租一公寓的四個女孩一起奔赴于一個音樂酒...
    沉默的魚jones閱讀 701評論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