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想學做冰?想學的話我今天就可以教你”。67歲的韓安運猛抽一口三五香煙笑著打量我這個慕名而來的人。
6月入梅的武漢,陰雨綿綿,前進四路被雨水洗刷的干干凈凈。
打傘的行人、披著斑斕雨衣的摩托客像漢秀演員在水舞間來回穿梭,道路左邊一排高大的鐵皮圍欄尤為顯眼,不過能讓行人停駐在此的是上面幾個黃色大字—阿里山蜜豆冰。
這是武漢第一家蜜豆冰店,27年的歷史足矣讓行人多看兩眼,盡管前進四路所有商販的招牌都統(tǒng)一換成了藍底黃字,但很多人都明白,這家店就是那么有點兒不同。
不管碰巧路過或是慕名而來,進店的人都懂,這可能是最后一次吃到阿里山蜜豆冰,或許就在明天,門口的歡迎光臨下便會悄無聲息的貼張白紙:本店暫已歇業(yè)。
楚寶片區(qū)拆遷改造已進入倒計時階段,改造區(qū)域、告居民書、補償細節(jié)老早就已通知,隔壁的黃魚街差不多開始動工,過不了多久,就該到這里了。
30平的小店里此時沒有一個顧客,老板韓安運和愛人正在討論今天的電視到底出了啥問題,明明是有線電視,但卻只能收到4個臺,除了中央臺剩下3個都是少兒頻道。
電視里正在放《真心想讓你幸福》,這是夫妻倆天天追的電視劇。
老板娘坐在靠后的椅子上,眼睛時不時瞇下電視,手里搓著湯圓,下雨天或是冷的時候,湯圓比蜜豆冰人氣更高。
一對外地情侶收好傘后欣喜的蹦進店內(nèi),聽口音像是沿海那邊兒的,一看到菜單就不由自主的拿出手機猛拍:“這地方太不好找了,幸好還沒關(guān)門”。
“一份蜜豆冰,少冰多豆,兩個勺子”。網(wǎng)上的攻略看的很詳細,熟悉的倒不像是第一次來。
穿過店子昏暗狹窄的過道,韓安運一跛一跛走到操作間,鐵質(zhì)的圓盤里舀上兩大勺熟透了的紅豆綠豆,從冰箱里取出圓柱形的冰塊,放到綠色的刨冰機下,按下啟動鍵,卡茲卡茲,冰屑像雪花般落下,在鐵盤里堆成雪山的形狀。
再加上一勺椰果,一勺葡萄干,幾大勺濃稠的煉乳,滿滿一大盤,從操作間的小窗口遞給客人。
“15塊”。韓安運麻利的收好錢,走到桌子邊抱起電飯煲,準備煮晚飯。
兩個勺子吃一盤蜜豆冰,這是情侶們的專享,豆子軟爛,不甜不膩,葡萄干粒粒飽滿,入口清甜,這是武漢夏天的味道。
煮好飯后,韓安運看了看表,下午四點半,按照習慣他該上樓去睡覺。每天七點起來,照顧上午的生意,下午由愛人和偶爾回來的孩子接手,他一覺要睡到晚上11點。
這種習慣是在7年前、滿60歲突然中風后養(yǎng)成的。現(xiàn)在的店子更多由老板娘經(jīng)營。
下午時候,店里客流越來越多,憑進門點單的三言兩語就能判斷出誰是多年的老主顧。
一位漢口的女孩也帶著自己武昌的男友進店,手里拿著還沒吃完的冰激凌,點了一大盤蜜豆龜苓膏,向男友驕傲的介紹這是老漢口最甜蜜的夏天味。
紅豆、綠豆精選的都是東北小豆子,比起大豆,味道更加香濃醇厚,一早就在蜂窩煤爐子上熬制了幾個小時。新疆的葡萄干,嘗一口就知道貨真價實,龜苓膏也是手工熬制,入口Q彈有嚼勁,稍帶些苦味。
也有很多到店打包帶走的人,招牌蜜豆冰永遠都是首選,少冰多豆也成為不少人的口頭禪。
一位媽媽正在給自己孩子的蜜豆冰打包,10幾年前,她還是附近的中學生,經(jīng)常放學后和同桌結(jié)伴來這兒吃冰,4塊錢一盤,堆得特別滿。
現(xiàn)在也會常常帶孩子過來吃,這么多年過去,味道卻沒有變過。
五彩繽紛的什錦水果凍也有無數(shù)擁躉,韓安運的小孫女就是吃著蜜豆冰長大的,最愛水果味兒。
西瓜、黃桃、橘子、菠蘿,再加一大勺椰果,這是夏天最清爽的混搭。
1990年,武漢的夏天是另外一番模樣。
沒有黑馬路,沒有地鐵輕軌,沒有銷品茂,沒有江灘,沒有夜店,沒有Milkopedia,沒有滿記甜品…但卻足夠熱鬧,情侶們約著一起到新開的阿里山蜜豆冰店,點上兩盤冰就很滿足。
9月的武漢,前天宵夜的漢子們第二天容易火氣上頭,過早吃什么都不順心,唯有這盤涼氣十足的沙冰,幾大勺舀個干凈,立馬降火提胃。
27年一晃而過,當年和臺灣親戚合伙開店,搞的熱火朝天的韓安運也在慢慢變老。自從中了風后,每天做個幾盤沙冰就困,得上樓去睡,晚上11點起來,披件長衣在外面逛悠,醒醒精神,12點多回到店內(nèi),抽幾支三五煙、喝幾兩白酒,夜生活像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一樣瀟灑。
“只是有時候深夜看到店子里的這些老物件,心里就特別難受,感覺快要守不住他們了”。
狹窄的店子雖然簡陋,但卻出奇的干凈,每天老板娘都會用拖把混合著消毒液來回拖幾次,就算下雨,里面也沒有一個濕腳印。
店子外面拆遷改造的圍欄早在去年就已安裝,韓安運怕有些不熟的顧客找不到地方,就讓兒子在圍欄貼了“阿里山蜜豆冰”這幾個黃色大字。
雨水將字的顏色淋到褪色,那塊寫字的布不知道換了多少張。
經(jīng)營了27年,想加盟阿里山做沙冰的人快要踏破門檻,韓安運不答應,“別人加盟味道要是做的不好,我這老店也沒面子”。
也有同行提著煙酒過來拜師學藝或想偷學,對于后者老板娘一眼便知,但也不拆穿,別人問什么就答什么,沒有一點保留。
在她看來根本就沒啥秘訣,做熟食真才實料、用心去做就行,在她一旁的兒子笑著附和道:“她巴不得別人都找她學,學會了市面上參色素、添加劑的沙冰就會少很多”。
無法說清這兒準確的拆遷改造時間,只知道步伐越來越快了…
韓安運有空會留意下新的開店地方,也有很多熟人主動給他介紹新地址。硚口的新華書店旁、青山的三中旁…不過老板娘倒一點不急。
“拆了先玩它個半年,60多歲了,已經(jīng)沒剩下多少年咯”。
店名:阿里山蜜豆冰
地址:前進4路53號
人均:10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