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人生存現狀——五一勞動節專題

封面來源:《白箱》動畫截圖

作者:Tetsu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那我們就來說說跟勞動有關的吧,就是日本動畫從業人員現在的工作狀況。大家都知道在日本做動畫是很苦逼的,錢少活多常加班,有看過動畫《白箱》的人,對日本動畫制作過程會一些了解,動畫里面也有談到關于收入的話題。而且網絡上也時常有一些從業人員的爆料與吐槽,從各方面來講,在日本做動畫,確實是個很辛苦錢又不多的職業。

大家都知道苦,但怎樣的苦法,估計很多人就不大清楚了。現在很多喜歡看動畫的人都有著參與動畫制作的夢想,就算賺的少很辛苦,也無所謂。那么我這里就要問一句,少年!你真的做好準備了么?

日本動畫的產業很發達,所以也就有一些對動畫產業進行研究的調查報告之類。日本動畫協會(AJA)就經常會每年年初發布上一年的產業報告。另外由動畫從業人士組成的日本動畫師演出協會(JAniCA)也在2015年的4月份,發布一份《2015日本動畫從業者實況調查報告書》(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者 実態調査 報告書2015),這份調查報告是根據2014年8月份收回來的759份有效調查表統計而成,涉及對象包括動畫制作的各個崗位人員,算是目前最能直接反應動畫制作人士心聲的一份調查報告。

既然制作動畫是一份職業,一份工作,那就先從勞資合同說起吧。日本的動畫公司一般都有本社員工和臨時員工,本社員工指的是有直接簽訂多年合同,在待遇和福利上會比較完善。臨時員工是當工作比較多的時候,臨時借調過來的人員,也就是臨時工,這種一般是按作品簽約,然后計件算錢的。

臨時社員和自由畫師占了60.8%。

在這次的調查報告中顯示,簽年合同的占35.1%,算是那種比較正規的有保障的合同。另外簽作品合同的占28.4%,這種很多都是簽一部作品,做完就散了。按工作量的卡來簽約的有19.1%,最后是按數量和每月來簽的,各占3.8%和7.7%。基本就是這幾種類型,從中可以看出,比較正規的合同只有35.1%,其他基本都是不穩定的狀態,這樣的情況自然就導致公司在福利與社保方面就給的比較少,這也是動畫公司進行制造成本壓縮的后果。

合同類型。

在福利與保險待遇上,很多公司只是交了最基礎的健康保險,有些甚至還沒有。而失業保險方面有交的只有17%,剩下的就是沒交和不清楚情況的,可見如果一旦失業,這些動畫人士很難得到最低的收入保障。另外關于養老保險方面,也是主要交最基礎的國民養老金,而且只占了58.5%。在調查表上,反應最希望改善的地方首選就是健康與保險。

養老金狀況。

在《白箱》的動畫中有說到,新人動畫師的年收入只有110萬日元左右,結果被人以訛傳訛說成所有動畫從業人士的平均工資是110萬日元,造成很多人產生了誤解。實際上新人的收入低是現實,因為新人往往是負責動畫的中間畫與上色的基礎工作,這種比較沒技術含量的報酬自然比較低,現在畫一張動畫的價格大概是200日元左右,你只有每天畫到50張的分量,才能一天拿到1萬日元,然后堅持每天都這么多一個月才能有20萬日元的收入,來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但很多新人一開始速度并不快,而按數量計費的話,他們經常只能一個月拿到10萬日元左右的收入,有些速度慢的甚至只有5萬左右。此前Anitama采訪震雷動畫孫猛的時候,他就提過當時他每個月收入只有7萬2千日元,基本都是月光,還有同事的新人小姑娘才拿短短的2萬日元,簡直就是吃飯都不夠。

從下圖可以看到在2013年,動畫師們的年收入統計數據。日本正常大學畢業生第一年大概年收入200萬到250萬日元這個范圍。也就是說,動畫師們大概還有27.2%是在這個平均水平以下的,可見剛畢業進入動畫行業的新人,在頭幾年的生活要多不容易。

動畫師們的平均年收入是300萬日元,最少居然是6萬日元,最高1600萬,這上下的差距好大。

基本上新人入行都要熬幾年,等技術熟練了才能增加收入。當然也有一些人天分比較好,很短時間就能上手熟練,從而被提拔到原畫,這時候他們的收入自然也就增長不少。原畫的價格一般是3000——6000日元一卡,具體看各公司出的價格。一般來說能做到原畫地步的,只要不是畫的太慢的,已經能夠達到平均年收入230萬日元左右了。在動畫制作中,那些比較重要核心的崗位,其報酬也就比較高,像人物設計,作畫總監督,分鏡,動畫監督等這些核心職位的人,都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經驗積累,才到達這一地步,而且他們因為很熟練,所以在工作上能很快入手,更快更好地畫出原畫和分鏡頭,這些都是靠熟練度。所以必須不斷地畫或者練習,做到這一步的人,年收入都能到400萬日元到600萬日元了,甚至還有過千萬的個例出現。

除了收入外,還有一點就是工作時間長,在統計數據中,有一項是關于工作時長的數據。平均一天的工作時間是11.03小時,而一個月工作時間平均是262.7小時,如果對這個數字不大清楚的話,可以跟國內正常作息對比下。國內每天工作是8小時,一周是40小時,一個月大概4周多,所以正常來說應該是平均每月180小時左右,在對比下262.7小時,就知道多了多少工作時間了。而在統計數據里面,超過260小時的更是有47.5%,這個數據說明做動畫的人真的是很忙沒時間啊。

看到這個工作時間,少年你顫抖了么?

正因為沒時間忙別的事,所以大部分動畫師就算收入低也沒辦法去干別的兼職來賺取補貼,當然也有一些別的創收方式。比如畫同人本,畫漫畫,外出講課,版權收入等,這種跟畫畫比較有關聯的,至于超市打工或者別的需要占用很多時間的,基本就不用考慮了。同時因為沒有時間,動畫師中年紀大了但依然單身未結婚的人數還是很多的。在統計數據中顯示,未婚的或者離婚喪偶的加起來占據了74%,而那些結婚了的人,也好多因為接觸范圍狹窄,很多都是內部解決,夫妻兩人都是動畫從業人士的現象也是很常見。

大量的人員處于未婚狀態,更不用說有孩子了。

進入動畫行業的前期幾年錢太少了,福利又不是很好,平時工作又很辛苦,很多畢業進來這行的新人往往堅持不到兩三年就轉行的居然占了80%的比例。基本上能夠一直堅持下來的人,所依靠的自然是對動畫的熱愛了。要沒有這種愛與夢想的熱情在支持,估計一般人也很難能夠忍受著好幾年窮苦的生活,明明有別的更輕松的道路走,何必來走這條路呢。雖說新人淘汰率很高,但依然有著前仆后繼的新人進來,就是因為很多人都是動畫迷,然后懷著“我要制作出好看的動畫”的信念踏進來。但不少人確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雖然知道這個工作辛苦,但沒想到會苦成這樣,因此不少人最后只能選擇了放棄。不是說他們對動畫的愛不夠,而是現實讓他們不得不考慮其他。

特別這些年國內的人很多都去日本學做動畫,希望能夠學到東西,然后要么留下來努力向上走,要么回國自己創業之類。在這里還是要跟各位奉勸一句,真想要去日本進入這行,還是要有個心理準備比較好,免得現實跟理想有所落差。從Anitama之前采訪那些有在日本動畫公司工作過的人可以得知,奮斗在日本動畫業界的中國人其實還是不少的,他們只是其中之一,只是有些人堅持下來了,有些人則選擇了放棄。

除了收入和辛苦外,很多人選擇放棄還有個原因,就是健康問題。從工作時間上可以看出,基本每個人都是超負荷在工作的,加上不定的作息時間,還有不按時吃飯,趕工壓力大,缺乏鍛煉等因素,動畫師們基本都是處在亞健康的狀態。常年工作下來,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慢性疾病,還有一些更是沒時間去體檢,臨到病發才知道身患重癥,這時候就已經晚了。實際上這些年來,聽到日本動畫從業人員英年早逝的消息不少,最為有名的便是今敏了。47歲的他就因為胰腺癌在2010年去世,讓人唏噓不已。實際上還有一些老一輩的動畫師年齡過了50就很多因為身體因素,沒辦法繼續畫下去了,只能改為教導或者顧問等形式繼續在行業里。

關于繼續待在動畫行業的理由。

在統計中也有問到,什么理由是你繼續堅持從事動畫行業的動力,由于可以進行多項選擇,所以其中因為喜歡動畫,工作起來很開心的理由占據了65.1%,可見大家對動畫的愛。另外占60.9%的一條理由是因為錢。這個就比較讓人費解了,不過仔細想想也有可能,畢竟動畫師很多是專科畢業的,只會畫畫的技能,如果轉行做別的行業還不知道能不能做好,如果留下來,堅持幾年后,還是有可能升上去而增加收入。另外還有38.1%的人選擇了想做出讓人感動的動畫這種略有點中二的理由,其他的還有因為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占30.2%,能和尊敬的人成為同伴占26.7%,還有把畫畫作為畢生事業的占26.6%。當然還有一些別的理由等等,從中可以看出,雖然做動畫比較累,但大部分人還是比較享受能夠從事這行的。

當然,就算喜歡動畫而堅持留下來,依然會對一些地方有所不滿。在統計中顯示,覺得收入低,工作時間多,工作強度大,福利不夠是最多人反應不滿意的地方。而在工作方面,比較覺得有難題的地方是動畫制作工期的調整,經常因為時間不夠趕進度使質量下降;同樣工作量報酬不同;還有有問題找不到人來幫忙解決;拖欠工資;完成一單工作后不能馬上有新的工作等等。可見各方面問題還是有不少的,其中一直說要提高工作報酬的話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人在提議了,但一直到現在依然不見起色。有個簡單的對比圖就知道,日本的《映像新聞》在2005年做了一期專題,名為《日本のアニメ制作現場の窮狀》。中間有做了一個對比圖,顯示了畫動畫,也就是中間畫的價格和一杯咖啡的價格的演變,70年代畫一張動畫是80日元,同時期一杯咖啡是90日元,然后三十年過去,到2005年,咖啡的價格已經上漲到435日元,但畫動畫的報酬只漲到180日元左右,到現在2015年的話,也就200日元上下。

咖啡和動畫中間畫的歷年價格演變對比。

這種薪酬一直跟不上時代的物價變化的原因,有些人是將其怪罪到手塚治蟲身上,覺得當初就是他以低廉的價格賣給電視臺,使得動畫公司必須靠壓低制作成本才能夠維持,手塚發明了兼用卡和一拍三手法來降低成本,使得就算到了現在也沒辦法進行大幅度提升。宮崎駿就一直很不喜歡手塚治蟲的這種方式,因為手塚本人可以從版權其他方面賺回來,但底下員工卻只能接受廉價的報酬,而且他這種犧牲動畫畫面來省錢的方式是宮崎駿最不滿意的地方。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外包的出現,那些投資動畫的資本家們為了盈利,自然希望成本是越低越好,所以會控制制作成本,而動畫公司為了盈利,自然要再度向下壓縮成本,后來發現把最底層的工作外包給國外的話,能夠以更廉價的價格獲得同樣的效果,有這些廉價外包在,后果自然是日本國內的那些底層動畫師們的報酬一直上不去,一但你要高了,動畫公司就覺得還不如外包給國外更劃算。當時日本周邊的韓國,還有中國,以及臺灣地區等都是外包公司的所在地,如今這些地方的工資和運營成本也隨之增長不少,于是不少動畫公司把外包對象放在了更加便宜的東南亞等國家。投資人要省錢,動畫公司要有盈利,加上又有這樣的低廉外包,日本動畫制作的成本才會一直上不去,一部動畫的參與制作人員平均要一百多人,一集動畫的成本這么多人分,七分八分的算下來,能夠分配到中間畫與上色的經費就沒多少了。

正因為現在日本動畫業界整體的形式都是這樣,才有人發出日本動畫出現危機,人才流失過于嚴重,特別是缺乏好的新人接檔,不少新人沒有經過大量作品的鍛煉就很匆忙被升級到原畫,使得基本功不夠,影響到作畫質量。這種業界危機自然很多人都清楚,但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為此還出現了專為援助動畫新人的組織,叫NPO法人日本動畫師支援機構。目的是為那些剛入行的新人提供廉價宿舍,技能培訓,繪畫比賽獎金等援助,讓他們能夠更加專心留在動畫業界,培養未來的動畫人才。還有發起這次調查的JAnicA,也是專門為動畫從業人員服務的組織。

NPO法人日本動畫師支援機構的主頁上,直接注明現在日本動畫的危機。

當然,日本那么多家動畫公司,不可能是所有的公司都用同一種制度,也有些公司是采用固定薪酬加計件的形式,還有一些公司更是直接簽約成內部員工,提供優厚的福利。這種比較穩定的方式有利于公司團隊的磨合,有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品上面。比較典型的例子自然就是吉卜力工作室還有京都動畫了,這兩家動畫公司都是以精良的作品著稱,跟穩定的環境,合作多年的團隊有關系。另外還有類似P.A Works這種正在培養固定員工,以能獨立制作為目標的公司。當然還有一些更為小型的公司,它們大概只有兩三個核心,然后需要用到人的時候就臨時跟自由畫師簽訂合約,等作品完結再解散。所以就有一大批技術比較熟練的原畫師,會自己出來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或者以個人自由畫師的身份到處接活,這種一般是對自己比較有自信,然后不愁接不到活的大手。所以我們也經常能夠在不同公司的作品里,看到同一位原畫,這也是原因之一。現在隨著業界人員的短缺,自由原畫師的門檻也在下降。

有61.7%的人選擇要長久待在動畫行業中。

日本動畫公司因為時常多家公司合作,其人員流動性還是很大的,有些人離職時因為收入,也有些人是為了希望參與喜歡的動畫類型,能夠在一家公司長期待上十年八年的,基本都是那些比較大型的公司才能做到,比如東映、日升、Studio Pierrot這種比較老牌的動畫公司才會有。而且每年都有新的動畫公司或者工作室成立,然后又有舊的動畫公司倒閉,現實就是這么嚴峻,接不到活就很難生存下去。之前Anitama采訪中國人在日本開設的動畫公司糖果盒的時候,糖果盒社長朱曉就說過,創立三年來參與制作了上百部動畫,也遇到各種危機和困難,才能艱難的挺過來,如今才逐步走上正軌,可見不管是動畫個人還是小型動畫公司,要生存下去很不容易。

在五一節假日我們享受看新番的樂趣時,也不要忘記了那些奮戰在幕后,一直辛苦勞動的動畫制作人員們,正是他們的辛苦爆肝工作,才有這些精彩的動畫出現。

在此向他們致敬,感謝他們的勞動付出。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823潘生日 立秋處暑風和面,倩影觀音現。驀然無意回眸間,情緣卻在谷中牽。夢如煙。 杯觴頻舉榮兒先,生日糕香淺。...
    飛雪姐姐閱讀 332評論 0 2
  • 291028~魏鴻超 2017-04-27(連續第75天總結) 今日目標完成情況: 1. 抄寫提問/目標細分概念/...
    a0001911cc5a閱讀 202評論 1 1
  • 安安靜靜地從內心發出聲音 讓自己健健康康的 美美的滋養
    心源寶貝閱讀 27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