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人說,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年代,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2018年3月,我們送別嬉笑怒罵的李敖;10月,我們目送金庸大俠遠去;12月,我們聽聞二月河先生去世的噩耗。除此之外,還有 “宇宙之王”霍金、漫威之父斯坦·李、評書名嘴單田芳等各界名家在這一年里離我們而去,令人感嘆一場時代的精神盛宴就此落幕和終結。
? ? ? 對于70后來說,金庸、古龍、梁羽生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們的作品、思想或多或少影響了當年混沌、懵懂的一眾少年,讓這些埋首于課本的莘莘學子在喘息之際還能窺見除了數理化的世界還有另外一種刀光劍影恣意江湖的快意人生。雖然明知江湖離現實生活很遙遠,但誰又能阻止自在少年對于縱劍江湖遭遇俠骨柔情的向往?當然,陪伴70后度過漫長青春期的,不只是他們三位,撒哈拉沙漠里的三毛,特立獨行的王小波,用生命來寫作的路遙,都曾用他們的作品點亮70后灰色的青春,引領困惑的少年走出迷茫歲月。而這些,陪伴我們成長的人都已遠去,而遠去的背影又豈止他們?愿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的錢鐘書、楊絳伉儷,農民的兒子陳忠實,才華出眾的張賢亮……都已駕鶴西去,但他們的作品以及他們的作品撫慰過的日子卻歷久彌新,熠熠生輝。
? ?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芳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那些年,年少的我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物質條件的匱乏使我們只能通過閱讀來擺脫精神的貧瘠,而那些默默耕耘的作家,用他們的作品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陪伴我們慢慢成長。新的一年,我要重新翻閱他們的作品,向他們致敬,感謝他們曾經的陪伴,是他們的陪伴豐富了我們的人生,是他們的陪伴給我們帶來了如飲甘泉般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