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與窮爸爸》這本書主要講的兩個爸爸不同的財富觀。
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就是窮爸爸的思維,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從小被教育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積攢金錢為以后生活打下基礎準備。而書中富爸爸的觀念卻完全不同,它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可悲的。因為孩子永遠是負債者,永遠只能是為別人政府工作,永遠計算著工資收入何時能買房子,能買汽車,買家電。而為了預先享用這些,可能永遠要為銀行工作,為房地產工作。一直負債大于資產(資產:能把錢裝進你錢包的東西。負債:能把錢包從你口袋里金錢拿出去的東西。)不知道如何買入資產。不敢冒險,順著周圍人的路線走著,唯恐成了別人眼中的例外,似乎只要選擇別人未選擇的那條路,天就會塌下來。這種還未做就恐懼萬分的人,就是憤世嫉俗的人,他們抱怨現實的種種不如意,還不得不接受現實。而且在你做一件有點冒險性的選擇時,在旁邊指指點點。似乎他分析的是頭頭是道,你一定要聽他似的。富爸爸金錢觀說到一個人最強大有利的資產就是頭腦,我很贊同這點。一個人想要掙錢之前你要會思考,要有基礎的財務智商來做鋪墊。否則不假思索,一往直前,你的生活只會越過越潦倒。
富爸爸也不是反對你給資本家干活,當然這里他主要是要告訴我們職業與事業的關系。一個人步入有職業是生存的保障,但我們的眼中好像也只有職業而非事業。平常也少有人會問到:你的事業是什么?或許我們會回答我在一家媒體工作,在一家銀行工作,那是我們的職業而非事業。既然如此就更不要說我們專注我們的事業了?;蛟S我大學學的專業已經限制了我的思維,正如現在還未畢業就在想我以后不是在電視臺工作,就是在報社、新媒體工作。即便這個專業我可能不喜歡,因為自己四年學的是這個,所以就自己給自己固定了職業。這是我們大學時本能的對以后的想法,沒錯??墒俏覀儧]有我們的事業,所謂的事業,是你喜歡,愿為它承擔一定風險,想要知道它有什么規則,有什么運行規律的東西。這些在我們職業中,我想是沒有的。我想一個人能找到這樣一份事業,運用你的頭腦,智慧去投資它,即便失敗,你也會繼續為它付出。我們要想得到我們想到的事物,必須如此。因為我們不是上帝,它不需要付出,但我們需要。
我似乎能接受富爸爸這種觀點,窮人,中產階級總是讓自己陷入金錢里??偸窃跒殄X工作,而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因為知道錢生錢的規律,所以他們的日子總是過的很瀟灑。他們總是先支付自己,在支付給別人。起初我是不同意的,因為平時就是討厭欠別人,所以月初支付賬單是必須的,也是我們常人接受的正常做事準則,每個人都不想負債累累。但是富爸爸問:你的窮爸爸每月付出賬單后還剩多少收入?一點點!之后的一個月又要努力工作為下個月的賬單做準備,這種循環是可怕的!這讓我突然想到做火車時一位有錢的退休老人告訴我的一句話:"小姑娘,大學就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去看看外面有什么新鮮的事物。先去享受生活,再去用的頭腦去創造財富。"完全和富爸爸的觀點一樣,老人現在的生活很幸福,我從上?;厝?,而他現在帶著他的妻子旅游。我在為學校作業沒完成而焦慮,人家卻在想我用什么方式去增加我的資產。思維放寬點,心情明朗點,幸福多點哦~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