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團隊高級6期肖巧風,堅持分享第1004天
SFBT的十個基本精神、核心技術和晤談六階段
焦點解決
10個基本精神
SFBT的十個基本精神之一:
不要把力氣一直花在“分析問題”或是“探討問題”的原因上,重點是如何“解決問題”。
SFBT的十個基本精神之二:
沒有一件事只有負面意義。
SFBT的十個基本精神之三:
相信當事人是解決問題的專家。
SFBT的十個基本精神之四:
不要一直追求難以達到的目標,要找到目前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SFBT的十個基本精神之五:
小小改變會帶來大大的變化。
SFBT的十個基本精神之六:
成功的例外經驗可以引導我們找到問題解決的方向。
SFBT的十個基本精神之七:
當事人的自我認識是不斷構建的。
SFBT的十個基本精神之八:
合作是必然的現象。
SFBT的十個基本精神之九:
如果沒有用,就不要固著,做些別的;如果有用,就多做一點兒。
SFBT的十個基本精神之十:
細節、細節,還是細節。
核心技術:SCOREM問句
量尺Scale
目的:找到來訪哪怕是只做到了一點點的事,用來凡來訪者聚焦面向未來的程度,而不是評估、做比較,它的分數也是沒關系的。不是對問題打分,而是對要實現的目標的狀態打分或者對實現目標的信心打分。
使用方法:
宏觀量尺:在來訪描述了未來之后使用,“10分代表你剛才描述的那些未來生活中的變化/期待的未來,0分代表最糟糕的情況/與你所期待的未來完全相反,你覺得你現在能打幾分?”“你現在打了N分,你覺得達到幾份你就會覺得'足夠好'了呢?”
信心量尺:對實現期待的未來的自信從0到10打分。
應對Cope
關鍵句:“這么困難的情況你是怎么熬過來的?”“你都做了哪些事讓事情沒有變得更糟?”
應對量尺:10分代表能很好的應對,0分代表完全無法應對。"是什么讓你停留/保持在這個分數而沒有打到更低?”關注他做到的事情,這X分里有什么(優勢、資源)?如果他說負無窮,那可能此時不太適合用量尺這個問句,而要換一種別的方式和他聊一會兒。
“你曾經在這個量尺上達到的最高分數是多少?”“如果你下次見我打到了X+1分,那時你有什么不同?什么會讓你覺得提高了1分/如果你提高了1分會有什么跡象?”
結果Outcome
在會談開始就問,“在今天的談話過后,你希望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即問對方想要的是什么。
“你覺得我可以做些什么對你有幫助?”來訪者可能說不清楚,來這就是想談談。那談了一段時間后可以追問“那你覺得剛才咱們談了這么多,和你之前說的想實現的那個變化/目標是在一條軌道上嗎?對你有幫助嗎?”如果他說不是,那就再轉向他想談的。
關系Relation
“在你實現目標過程中,你的變化你的家人、朋友、同事或者某個重要的人會注意到一些什么?他們看到你的不同,他們會有什么反應?你會怎么回應他們?你回應他們之后,他們會有什么感受?”
“如果你抱怨的那個對象有改變的話,你會有什么不同?”
“有些小孩可能崇拜某些動漫人物、偶像,可以問“如果讓他煩惱的事情發生在那個偶像身上,他會怎么做?你愿意學習他嗎?”
“假設20年后的你再回頭看到你現在這個狀況,你覺得那時候的他會對你說什么?”
例外Exception
“我知道你現在遇到了…問題,這一定對你來說很艱難。那么你可不可以想一想,在最近一段日子,有沒有那么一天或者是哪一天你覺得稍微好一點或者有什么不一樣的事情發生了?”
如果來訪者說沒有,可以再說“看來這個問題確實困擾你很嚴重,那么把時間再放遠一點,哪怕有稍微一點點優勢或者好的時候/這個問題沒那么嚴重的時候,如果你能想起來可不可以告訴我?”
或者“這個問題沒發生的時候是什么狀況”“有沒有什么因素導致這個例外發生?這個例外發生后你的狀態是怎樣的?是不是你所希望的那個狀態?如果你想讓這個例外多發生的話,哪些事是你可以做到?”
奇跡Miracle
“請你想象一下,如果今晚你回家睡著后,有一個奇跡發生把你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你不知道,因為你睡著了。那第二天你醒來后,你是怎么發現這個奇跡發生了?會有哪些不同的事情告訴你發生了一個奇跡?”(語速要很慢,平衡的催眠式語言,來源于埃里克森的催眠中水晶球技術)
來訪可能不相信奇跡或者想象不出來,那么可以換一種方式說“假如…發生了/你的問題都解決了,你會有什么不同?”
“奇跡發生了,你會注意到的第一個跡象是什么?還有哪些事情會變得不一樣?”
嵌入關系問句,“假如這些奇跡發生了,誰會注意到?他會對你做什么?”
追問 what's more 問“還有嗎?”因為未來是要很多的探索的,迫使來訪去思考
結合假設問句“假如這個奇跡發生了,你會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如果你是個演員,讓你去演一個沒有XX問題的你,讓你假裝沒有現在困擾你的這個問題,這個演員會做些什么事情?”
結合量尺,“假如奇跡發生了,你會是幾分?”
03
SFBT晤談六階段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強調看待生命與事件的正向積極面,以及面對同一事件的各種可能性,注重現在的行動與偏好未來的影響。當事人來談問題的解決之道,是從咨詢晤談的互動協商中被逐步"概念化”及漸進"建構" 出來的。
SFBT致力于擴充、發展解決式談話的治療對話,當事人一直陷于談論其問題與困難時,咨詢師會企圖將晤談的對話,從討論問題本質與細節的“問題式談話”對話,加入運用SFBT特定的代表技巧。
建構解決之道的SFBT晤談,基本上可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正向開場
簡短的社交開場(如詢問名字、如何稱呼對方),常讓當事人感到放松。咨詢師會扼要說明晤談架構、流程與進行方式,并提及相關的行政與通報事項的規定。之后咨詢師會詢問當親人背景(如工作職杯、所屬班級)。
咨詢師將盡快找到能肯定當事人的優點、專長之處,運用關系問句來詢問當事人,以及其他重要他人對他平日的欣賞與肯定;邀請家庭成員相互贊美也是一種選擇。
咨詢師還常會運用成果問句來了解當事人此刻來談時所持的暫訂目標或期待,倘若當事人一開始即處于一個情緒高度不安的情況下,咨詢師則需敏銳地表示關懷理解,等待的事人愿意開口。
問題簡述
咨詢師仍然需要知道究竟是發生了什么事,讓當事人現在覺得困擾,咨詢師會積極傾聽當事人的訴說,并選擇能理解、認可當事人想法與痛苦的合適語言回應。
咨詢師也會嘗試了解當事人對問題的主觀詮釋、問題對當事人的影響,當事人如何處理問題等個人與問題之間的互動,例如,除了詢問當事人“如何判斷孩子是憂郁癥”之外,咨詢師也可能會運用假設問句詢問當事人,如果可能,當事人希望事情有何改變?
咨詢師除了了解來談夫妻何時會有所沖突外,也會探問在預約晤談后,可能存有的“晤談前改變",或者運用應對間句讓當事人覺察自己針對問題作了哪些處理,以及曾有的一些有效應對策略。
建立良好構成的目標
咨詢師會協助當事人澄清,對于問題解決時美好愿景為何,奇跡問句常是與假設問句此階段使用的代表間句。從當事人所偏好未來之細節探討,將引發當事人改變的動力,并易發展具體行動計劃。
必要時,咨詢師會讓當事人從多個目標中先有聚焦之“良好構成目標" ,即正向所欲的、具體可行的、具人際情境互動的、個人能力意愿所及的、符合當事人生活脈絡的以及立即可以行動的目標。
探討例外
針對當事人的目標 ,咨詢師會運用例外問句積極探討當事人過去與最近相關的小小成功經驗、資源、優勢、力量,并使其對各項例外、優勢力量時運作歷程與有效要素更為意識化。
當事人面對問題情境的自發應對策略,咨詢師也會與之充分討論,并以評量問句鼓勵當事人先多做目前能做得到的有效行動,接著找尋可以嘗試突破的一小步,或形成使問題先不會變得更糟的可為行動。
回饋
晤談進行四十分鐘,完成前述階段后, SFBT晤談會誓停十分鐘,暫停后,咨詢師會給予贊美、橋梁、建議等反饋訊息。
贊美是對當事人整體的肯定,特別是強調與目標達成有關的優勢力量;橋梁是在贊美與建議之間提供有意義的連接性訊息,讓當事人覺得去執行下述建議會是很有意義與重要的;建議即為鼓勵當事人開始嘗試的一個行動,如建議當事人繼續多做一些于晤談中提及的例外,或開始朝著所欲的未來愿景前進一小步,或仔細觀察例外的發生,或嘗試做些不同的事情等。
后續晤談
于第二次晤談開始,各次的后續晤談皆以探問“何處有改變”與評量進展作為開場,積極討論進展與改變何以能發生,并確認其與目標方向的一致性,以穩定與擴大任何的進展。
之后,再詢問當事人開改變后,還想要再往前走的一小步方向為何,繼而循環前述各階段,直至確定可結案為止。
倘若一時沒有任何進展,除了探討情況何以沒更糟之外,還可以重新檢視當事人的目標與方法,是否是其想要或可為的。
對應于建構解決之道的晤談階段,筆者參考Walter和Peller的觀點,以"目標架構""例外架構" “假設解決契構", 將SFBT晤談流程路徑圖匯整如下圖。綜合前述可知,為了要建構解決之道,為了要發展“解決式談話”,咨詢師并不會教導或面質當事人,反而以提問問句的方式、展現同步、不預設、尊重的平等態度,將晤談焦點轉回當事人身上,好讓參與晤談的當事人產生新的覺察與自我賦能,而能為未來創造各種新的可能性。
感恩一切的遇見。
二、讀書分享
持續每日閱讀第983天,有聲打卡第983天,專業提升學習第698天
三、講師班開講第18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