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綠葉壓群芳
秦明福談“艾葉綠”玉質(zhì)的四大特性
自花從葉轉(zhuǎn)化而來,有花的世界,葉總陪襯紅花??僧斀竦挠≌率^界中,遼寧的“艾葉綠”,則一片綠葉壓群芳。近日,就如何看待艾葉綠的特質(zhì)及艾葉綠的前生今世等,筆者訪談了沈陽《國石館》館長秦明福。
秦明福擺弄4種國名石30來年,還搞成沈陽國石科普基地--《“煉石齋”國石展示館》,同時收藏近千塊四種國石精雕作品。無論其經(jīng)驗、規(guī)模、經(jīng)歷、成就,秦明福無疑對艾葉綠有一定的話語權(quán)。
1.先說說您怎么同艾葉綠結(jié)緣的?
秦明福:我搞四大國名石幾十年了,最初,接觸艾葉綠,瞅其沒有4大國名石那么漂亮,也就沒怎么上心。
我弟妹老家是新賓葦子峪,有回開車拉我們?nèi)ズ妊驕飞蠂Z起了艾葉綠。老弟說:出產(chǎn)艾葉綠的山,離他家30公里,他帶工作組下村時,還認識幾個搞石頭的,可帶我去轉(zhuǎn)轉(zhuǎn)。次日早起,我就被帶向了大山。
在幾個村子轉(zhuǎn)了轉(zhuǎn),同喜歡“撿石頭”的村民聊了聊,也到山溝里實地感受了一下,順便帶回幾塊艾葉綠原石。雖然以前見過艾葉綠,但沒機會上手,這次拿手上反復端詳,又真正上手一切割、一拋光,這艾葉綠大顯異彩,真真給了我一個驚艷。
以后,我有選擇地收了一點,散落村民手中的艾葉綠原石,我就開始與艾葉綠相伴而行。
2、聊聊您青田之行對艾葉綠有何新認識?
秦明福: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我這次去青田,主要是切割幾塊艾葉綠的原石,找雕刻大師雕琢成作品,更想在深入切割中,與玉雕大師刨析交流一下對艾葉綠玉質(zhì)的認識。從機器切料與大師雕琢的過程看,我發(fā)現(xiàn)艾葉綠石材有4大特點。
其一、原石內(nèi)外變化很大。艾葉綠的品種很多,但除了“竹林飄雪”,也叫“艾葉小花”和艾葉凍石,呈表里如一外,很多的艾葉綠原石,其外觀瞅著很透,但切到里面則呈現(xiàn)多樣化的顏色。甚至外面看是艾綠,切到里面竟然出現(xiàn)田黃石才有的烏鴉皮(黑皮)。而且,這種烏鴉皮的黝黑效果,那是所有石料中看不到的。有的外面看是墨綠色,可切割出來的竟然全是黃凍。
這種石料的內(nèi)外變化如此之大,極為罕見。但與其它“賭石”非此即彼的是非分明所不同,它雖內(nèi)外變化大,但卻都是艾葉綠玉質(zhì)的一種表現(xiàn)。
其二、擁有色彩特別豐富。艾葉綠的色彩豐富,這是其突出特點:
一方面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色彩都有,而且,在七彩之外,還有白色艾葉綠、黑色艾葉綠等,作為各種顏色混搭的,還有綠黃、紅黃、墨綠、灰白等等,還都是非金屬的植物顏色,真應(yīng)了那句老話:“色有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視”。但還是艾綠色為上,艾綠色少;
一方面星星點點變化多端,一般艾葉綠石有繁星一樣的金沙點、銀沙點,可除此之外,在白色的艾葉綠里能出藍星點,黃色的艾葉綠里還出紅星點等。
可以說,艾葉綠具備了中國傳統(tǒng)4大名石所有的色彩,艾葉綠簡直就是個調(diào)色盤。
其三、石材的密度比重大。相比中國四大傳統(tǒng)名石,它無疑更實誠,相同一塊大小的石頭,艾葉綠的密度大能大于四大名石20%左右。相比艾葉綠,四大國名石拿在手里,就顯得有點“飄”,也就是輕。
用四大國名石治出的印,不耐磨損。蓋印后要用軟布擦印章,老洗印泥,老刮印泥,久而久之,章面就有很大的磨損,章面上刻的章文會變淺。
而艾葉綠的密度大,無疑分量重,質(zhì)量高,耐磨損。艾葉綠比四大國名石的硬度稍偏高一點,治印雖然有點發(fā)艮,但無崩刀,也不掉碴。用艾葉綠治印章,自然技高一籌。
其四、打磨出來的光潔度亮。玉石的雕琢很重要,但對玉石雕琢作品所進行的拋光,也不能小覷。俗話說:貨賣一張皮。
通常說到一般玉石的光澤,只能講它如何的溫潤,卻說不出來它的亮度。而且,對四大國名石的打磨拋光,不敢用力,用力稍大了,就劃出道子,就戳壞了。
艾葉綠的密度大,打磨拋光得用力。如果說,打磨四大名石用六分力,打磨拋光艾葉綠得用八到九分的力。艾葉綠這種耐磨性,恰恰決定了拋光的程度高,拋出來的光潔度亮,能打磨出來像寶玉石的玻璃光,能像官窯古瓷般的光滑閃亮,那可是遠超嬰兒肌膚細膩的細滑。
3.艾葉綠為何神秘地消失了400多年?
秦明福:百度詞條艾葉綠:“艾葉綠產(chǎn)于福建、浙江、遼寧,石色如同艾葉般翠綠,被視為壽山石中的珍品、神品?!边|寧產(chǎn)的為“老坑艾葉綠”,其余為“新坑艾葉綠”,遼寧產(chǎn)的艾葉綠“最上品”。南宋就將“艾葉綠”列為石中之首,啥叫“首石”?那就是天下第一石。按輩分來說,艾葉綠是田黃石的長輩。
遼寧產(chǎn)的艾葉綠為啥稱“老坑”?從現(xiàn)在艾葉綠的發(fā)掘過程看,至今找不到礦脈在哪,都是山上的石頭散落下來,滾到河溝里頭,小部分在河床里被滾磨,大多被埋在河床里、山洼里,千百年被淤泥浸泡,嚴格說都是水坑石。史書記載:艾葉綠產(chǎn)自遼寧的稱“老坑”,這是有道理的。
明朝艾葉綠一直作為貢品進奉朝廷,官員做腰牌來顯示身份等級。為啥自明末神秘地消失了400多年?因到明末,努爾哈赤雖“兵不過百,甲僅十三”,卻在產(chǎn)艾葉綠的新賓嘯聚,拒絕上交貢品,開始造反,并不斷進攻明朝。等清軍入關(guān),奪取天下后,講究保護“龍脈”,怕挖石把龍脈給挖斷了,就開始大規(guī)模封山。也算是“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艾葉綠就神秘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現(xiàn)在“遼寧老坑艾葉綠”重現(xiàn)江湖,這是遼寧玉石文化的重大發(fā)現(xiàn),作為省政府有關(guān)部門應(yīng)加大對艾葉綠的研究和科普宣傳,讓艾葉綠成為振興遼寧玉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結(jié)束語:秦明福作為東北唯一的《國石展示館》館長,親口嘗梨子,在對比四大傳統(tǒng)印章石中,對艾葉綠材質(zhì)四大特性得出的認知,無疑將對艾葉綠的認識推向一個新節(jié)點;對于艾葉綠為何自古以來的就是“首石”,秦館長從石材的密度、顏色等方面進行了論證,認為艾葉綠的材質(zhì)確實高于四大名石,或集四大名石之大成,乃“國石之本,玉石之質(zhì)”;對遼寧產(chǎn)的艾葉綠為何稱“老坑”,艾葉綠為啥神秘消失400多年,秦館長也有明確地解析,均很有見地。
(文中配圖,忠新自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