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盈余》談自由時間的利用

認知盈余

前段時間看到做教育培訓的朋友朋友圈的一條狀態(tài),說很多學生學員常常跟他們抱怨時間不夠,而職場上的學員此類的抱怨卻少的多。其實學生比職場人士時間多很多,但是就是在不經意間被浪費掉了。《認知盈余:自由時間的力量》提供了關于時間的一些新的觀點,讓人們開始關注那些自由零碎的時間的意義。

不可否認,隨著技術革命的發(fā)生,人們擁有了越來閱讀的自由時間,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很好的利用這些自由時間,使其產生有效的價值。克萊·舍基在書中講到看喜劇,或者肥皂劇、古裝劇以及電視上播出的各種娛樂節(jié)目,侵吞了發(fā)達國家公民的大量自由時間。那么想要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我們該如何做呢?

  • 如何更好的利用自由時間?
    文中倡導我們應該把自由時間當做一種普遍的社會資產,用于大型的共同創(chuàng)造的項目,而不是鼓勵個人消磨掉這些時間。自由的時間不能夠自由的花,是社會經過了那么多年的發(fā)展才得到的時間,應該更加有針對性的加以利用。
    充分利用好現(xiàn)有的技術和社群寫作,在更快更高效的解決問題的同時,須保證其成員具有滿足感。

  • 如何判斷是否利用好了自由時間?
    作者闡述了兩個概念:公用價值和公民價值。書中講到貓的表情頭像就只有重復性的娛樂效用,而如果能夠協(xié)作完成維基百科的編輯,則能夠產生深遠的社會價值。作者認為如果對公民的自由時間加以引導,產生的共享和爆發(fā)力是相當驚人。
    哪怕是一點點的努力,因為認知對社會都能產生巨大的價值。

  • 如何調動人們利用好自由時間的積極性?
    我們需要了解人性,人類行為并非始終是自私自利的,有時候有了成就感,能夠讓人們免費的進行分享。哪怕是個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普通事物,與消費別人的高質量事物相比,仍然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吸引力。
    尤其是對于業(yè)余性的群體來說,個人滿足感的問題更加重要,因為它對成員的內在動機會有更大的依賴性。

文中說道:懷著只要能夠改進,就去行動的目標原則,很多時候平庸變成優(yōu)秀,而真正的鴻溝在于什么都不做和做點兒什么。不斷的迭代,不斷的進步,最終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益。個人感覺讀書也是這樣,不能因為簡單或者很難就不做,只有親自去讀,去思考才會知道這件事情有沒有意義,光想不實踐是沒有意義的。


本文由 everfight 整理摘錄,隸屬于“樂讀社一周一書”專題。歡迎關注我的豆瓣:everfight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人生太短暫,與你無關的事,不要去爭 人生好短暫,一定要干自己喜歡的工作 不要想明天,把今天過好 今天就是最美麗的一...
    MYbest_dfc1閱讀 210評論 0 0
  • 出于懶惰,我看電影總是慢一拍。比如這部2011年紅極一時的one day,直到現(xiàn)在才看到。 談點自己的感受。 一、...
    盞陳茶香閱讀 811評論 4 7
  • 1.假如你是一個移動電源/服裝/化妝品/或其他商品的商家,打算去天貓或京東開個專賣店,比較一下兩個平臺你各自需要準...
    9745e83b1c04閱讀 155評論 0 0
  • 夜里的獸, 無處逃生的牢, 轉個彎兒回來的夢。 一鍋大雜燴, 亂燉黑色的模樣。
    聽曉風語閱讀 45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