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想寂寞的時候 有個伴
日子再忙也有人一起吃早餐
雖然這種想法明明就是太簡單
只想有人在一起 不管明天在哪里
——劉若英 《當愛在靠近》
在比較好的日子里,我和麥先生的一天,是這樣展開的。
一早起來,我們一起把小麥送回學校,然后在學校旁邊的一家小吃店吃早餐。我讓他去買吃的,我就選了一個在角落的窗邊的位子趕緊坐下。今天早上是小雨,店里面人不算多,也不大。因為在角落,我正好可以看到整個店面里的不同的人。他們的樣子呢,就是,吃早餐的日子,很生活的樣子。
麥先生不一會兒就端著兩盤蒸粉和一杯豆漿回來,坐在我的對面。我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看著店里的人。然后和麥先生說,“你背后10點鐘位置那個女生很美,有點像白百合。”
只是一個穿著T-shirt和熱褲的眼睛圓圓的女生,身材纖細,身邊的男生卻顯得很成熟。他們沒有說話,沒什么交流。眼睛看往不同的方向。卻是很自然的狀態。女生端莊還帶有一些生澀,所以我會覺得很好看。 兩個人都穿得很隨意,就是起床隨便穿一套下樓吃個早餐的裝扮。
麥先生在一旁不懈地說:“白百合有什么美的。”
“嗯。。。”
我沒有認真聽麥先生說的話。只是繼續看著這一對吃早餐的場景。某一個瞬間,我想起很久以前,一個人失眠的時候,看的一部電影,名字叫《白日焰火》。
這是一部滿篇都是黑暗,壓抑,蒼涼,陰冷的電影;但有一幕,是溫暖的。那是飾演殺人犯的桂綸鎂和對她來說情感非常復雜的警察,在一個浪漫里面夾雜著無奈的欺騙和陰謀的夜晚之后,第二天清早,一起去包子店吃早餐的情景。桂侖美還是前一天的大衣,兩人雖然只是平淡地坐下,平淡地并排而坐,沒有說話只是埋頭苦吃,但那樣的狀態,在蒸包子的白色的蒸汽慢慢升起來的那家冬天里的小店,是不一樣的,是有一些尷尬而親密的氣氛。是整部電影里面唯一讓我覺得明白她是怎樣被觸動了的片斷。吃完早餐后,她在全片里面,第一次拿出口紅涂抹了一下,然后他們約定那晚在老地方再見。
電影完全沒有描述前一個晚上發生了什么,那個老地方的約定,也再沒有發生。之后的情節,速度很快,基本上全部是關于背叛的故事。但那個早餐的情景,仍然讓人覺得很深刻。
“一起吃早餐”,即使是那么緊湊的電影里,也必須去表現,因為這個隱喻,已經足夠說明一切。
那個可以和你“一起吃早餐的人”,其實想來,通常真的都非同一般。
看過一個日本的攝影師的文章。她的名字叫做小山奈那子,她專門去各個國家拍大家吃早餐的狀態,稱為Every Morning的攝影系列。她在文章里面說:
“早晨更容易展現出一個人真實的一面,尤其在他吃早餐之前。因為我們的大腦通常都是在吃過早餐后才開始活躍起來的。換言之,在吃早餐之前,你的大腦其實不是特別清醒,你的行為自然也少了一些有意識的控制,更多的是本性的流露。可以這么說,在早晨,你更容易做你自己。”
早晨醒來,睡眼惺松,皮膚啞黃,頭發凌亂,可能嘴邊還有一些唾沫的痕跡。十來個小時沒有進食,血糖最低,大腦供血最不足的,最暈乎乎的時刻。
那個你,完全是真正的你。
而這個時候,你愿意與之相視,還和他一起下樓,去早餐店不說話地或恍恍惚惚有一搭沒一搭地吃早餐的人,會是什么樣的人。
你可能很輕易地愿意和不同的朋友共進午餐,晚餐;但讓你你想要一起吃早餐的人,一定不多。
因為那個人,是你愿意完全素顏,一絲不掛,毫無保留地在他/她面前,做你自己。
—— “我就是這個樣子的,你是知道的吧?”
—— “我早上起來的時候頭發就是那么油膩。”
—— “我就是這樣沉默寡言。我一早起來就是不愛說話。”
——“……”
然而,我還是愿意,也很希望, 你看到這樣的我,然后和我一起去吃一個早餐,和我一起開始這一天。
我珍惜這樣的每一個早上。因為能有人一起吃早餐,本來就幾乎是一項奢求。
以前在香港的時候,我們分開在兩個城市,能見面的時候我就堅持一定要去家附近的茶餐廳吃炒蛋,多士,火腿通粉,配港式奶茶;或者去海邊那家“吹水館”吃一碗沙爹牛肉出前一丁;或者拉著他一定要出外吃一頓很長時間的brunch.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件事情就變得神圣起來。
前幾天,我們一起上班,他說不如去他公司附近大家樂吃早餐吧,我說這不是像在香港的時候一樣嗎?結果廣州的大家樂完全味道不對,炒蛋是冷的,面包也沒有烤過。由此我們開始聊起香港一些回憶,覺得回來以后,很多追求都沒有了,很多好吃的店都不再觸手可及。然而他說:“但這就是我們啊,在一起就好啊。”
這是當下的我們。不往回看,也不知道未來在哪里。
“嗯。” 我說。
匆匆吃完早餐我們就各自前往自己的世界。 我會回到我的工作地,叫一個和我原本名字完全不一樣的名字,穿上一件完全不一樣的角色的外衣。
每一天,我們就只有那一段很短的時光,可以完全做自己,在你最信任最愛的人面前。
無論在什么地方,都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