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衛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家長們就孩子的作業量紛紛吐槽,多數是嫌作業太多的。
家長常會聽到孩子們哭訴:“我不想做作業。”在西班牙,不只孩子這么想,家長也開始抱怨他們的孩子作業太多了。其實,早在2012年OECD發布的報告就顯示:西班牙學生每周花費6.4小時在作業上,這比發達國家學生做作業的平均時間多近三分之一。
那只有西班牙的學生作業多嗎?《衛報》從全球范圍內的家長回答中選取了一些出來,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家長所面臨的情況吧。
Ann,37歲,來自西班牙
“我的孩子的作業量影響到了全家人;我們都不能離開家了。”
我8歲的女兒經常帶回家兩小時的作業量,而且第二天就要交。多數時候都有大量的抄寫作業。我覺得現在的作業量讓孩子幾乎沒時間休息、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是陪伴家人。我兒子每次做作業都感到又累又無聊,一點都沒效率。我都不確定他最后到底有沒有學到東西。他只是一邊在疲憊和無聊中完成作業,一邊想著到外面玩。
▲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玩筆
這影響到了全家人,他沒做完作業我們就不能離開家,因此錯過了多次公園之旅和下午的散步。我覺得孩子不應重復他們在學校做過的書面作業,而應該多做些有創意的任務,比如說:識別當地的樹木,收集石頭、樹葉、貝殼標本,烘焙,做模型等等。
Utpalavajri,43歲,來自英國
“我的大兒子壓力大到他時常會哭,擔心自己拿不到文憑,或是完不成閱讀挑戰。”
我有兩個兒子,8歲的上四年級,6歲的上兩年級。繁多的作業時刻困擾著他們,特別是我的大兒子,對此感到壓力倍增。他喜歡在外面玩,比如從墻上跳下來或是扮成蜘蛛俠,每次我把他叫進屋做作業都感到很愧對他。其實我很理解他在上了一天學之后想在外面玩耍、發泄一下情緒的心情。
年初,學校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每晚讀10分鐘書,并寫下他們對書中角色的看法。除此之外,還有拼寫的作業。我的大兒子不喜歡學校給的書,他更想讀自己選的書,那些書他可以靜靜地坐著讀上幾個小時。我感覺自己逼著他讀學校選的書就是在毀掉他對閱讀的喜愛,實在太慚愧了。
▲ 熬夜完成作業的孩子
Dana McGraw,來自美國加州
“在我孩子的學校,低年級的孩子沒有作業。這太棒了!”
在我7歲的孩子就讀的The Country School,一到四年級的學生是沒有家庭作業的。盡管會有一些小課題和拼寫檢查,但直到五年級中旬才會有正式的作業,為上初中做準備。到了初中階段,作業量則會逐漸累加,為上高中做準備。
我們一家很喜歡這套布置作業的模式。在The Country School,學生們都很積極進取,通過親手實踐來學習。沒有作業的環境培養了我兒子的好奇心,讓他能在放學后去更多地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我們家人之間也得以有良好的互動,兒子有時間在放學后參加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活動,不用急著趕回家寫作業。晚上,一家人會聚在一起談論各種各樣廣泛的話題。
▲ 放學后在公園開心地玩耍的孩子們
在我國,學習成績是頭等大事,只要考試得高分,家長就會特別的有面子。成績好本來沒有錯,怕就怕尖子生擺正不了自己的心態,眾星捧月慣了,一旦遇到事情不如意的時候,就會比較消極。現在的年輕人,心里的承受能力也很脆弱,動不動就有輕生的念頭,讀那么多書,關鍵時刻卻用結束生命來對待挫折,想想這是多么可悲的一種現象。
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更要付出比老師更大的熱情和更多的耐心,細心觀察和體會孩子的行為和情緒,隨時調整孩子的心態,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這里有一些關于如何幫助孩子成長和發展的好建議。OKAYEDU相信,這些建議會有助于形成更為和諧的親子關系,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呢?趕快來看看吧!
●對每個孩子來說,每天都有一些空閑時間(大約兩到四個小時)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段時間里,他們可以想干嗎就干嗎,也可以什么都不做。焦慮的“虎媽狼爸”們總是不想讓孩子歇著,他們覺得那是在浪費時間,因此常常給孩子安排滿滿的學習和社交任務列表,根本不管這些安排(青少年俱樂部、體育鍛煉、語言學習)是否已經超過孩子應該或者需要學習的量。好勝心太強,讓孩子與快樂漸行漸遠的家長必須認識到,孩子和成年人一樣,都需要一定量的休息緩沖時間。
●在和孩子的老師談話,試圖解決與學校有關的任何問題時,家長應始終選擇站在自己孩子這邊。即使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家長也無需太過憂心,只要孩子不厭學或者對學習不時常表現出學習焦慮,問題就不大。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確保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才應該是家長不惜一切需要做到的。
●?不幸的是,家長往往過于關注孩子的學業進步和成績。例如,在家長會上,家長問的最多的問題不外乎:“成績如何?”,“排名進步了嗎?”,“上課表現怎么樣?”;而像“孩子在課堂上的情緒怎么樣?”“她/他是否有緊張、焦慮的表現?”這樣的問題卻很少有家長關心。家長的首要責任應該是照顧好孩子的身心,但現在看起來卻好似只關心他們表現的“老板”一樣。家長是否該反思,孩子的心理和成績問題,到底孰輕孰重?
●?記住,如果你的孩子做作業很困難,很費勁,必然是由于某個原因造成的——不是“懶惰”。心理學研究中甚至都不存在“懶惰”這一概念。造成這種現象的真正原因是缺乏動力和力量——這也是家長的工作,你必須了解問題的根源來自哪里。
●記住一點:家庭關系應始終排在第一位;分數必須排在后面。
●?當孩子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心理其實是處于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還記得自己當初準備期末考試和測試時的情況嗎?是不是覺得自己身上肩負著整個家庭的壓力?現在,輪到你孩子了,這必然會導致家里出現很多爭執,歇斯底里的情緒和緊張的氣氛。你怎么才能避免再次經歷這種噩夢,或盡可能將影響降至最低?最好的方法是專注于“愛”和“基本價值觀”(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當考試結束后,所有的成績都已公布,所有因為考試流的眼淚都被放逐到了記憶深處時,只剩下一件要緊的事值得關注了,那就是你和孩子之間的信任、理解和友誼之情。它還在嗎?
逼著孩子考出好成績或許并不難,但你卻在這個過程中和他們的關系漸行漸遠;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讓孩子考入了最理想的大學,但卻發現你們從小積累起來的感情早已消磨殆盡。所以,不要這樣做,不要讓你們之間的關系變成這樣。你可以,也必須成為更好的家長。當然,你可以對他們有期盼,有野心,但最重要的是你需要讓他們感受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