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放假的第二天,我早早起來,準備為家人準備一份愛心早餐。一進廚房的門,一股惡臭傳來,我一眼便看見了料理臺上大玻璃壇里的螃蟹。我搖了搖罐子,發現里面的二十幾只螃蟹,活著的所剩無幾了。
這些螃蟹是我們四個人昨天一大早趕海,歷時三個小時,挖來的戰利品。從十點挖到十二點,回來的時候每個人都弄得泥猴一樣,腳趾甲手指甲里都塞滿了泥。
但是,回到家我就傻眼了,這些螃蟹要怎么處理?吃的話感覺太小,我們也沒那么貪嘴;放生的話只能再回到海邊放生,海邊離家又較遠,而且歷盡“千辛萬苦”抓來了,總有那么點不舍。
到晚上的時候那些螃蟹依舊在 “喀喀喀”的爬著盆沿,試圖逃跑。看著這些生機勃勃的螃蟹,我決定養起來。家里又沒有魚缸,于是他們就進了我家最像魚缸的容器--一個大大的玻璃泡菜壇子。
一夜之后生機勃勃的螃蟹就變成了上面的惡臭來源。
其實拾海,拾的無非是一點樂趣。我們完全可以在近灘上拾,沒有必要進到沙灘盡頭,弄一身泥。而且回到家還得花時間清理泥鞋、泥衣。當然不光我們,去沙灘的大部分人都跟我們一樣,無論大人孩子比賽似的挖著,根本不在乎遠灘會陷入泥潭,弄臟衣服。
而且拾到的海物,如果沒有特別的計劃,完全可以就地放生,沒必要帶回家給自己增加負擔。但是我看到大部分人都是帶回家,有的甚至挖了一大水桶的戰利品。
這件拾海小事讓我想到了人性貪婪與極簡生活的對立。
以我為例:人性的貪婪,讓我試圖挖更多的螃蟹。挖到這些螃蟹的代價,就是我必須花費額外的精力去處理臟衣服,去處理螃蟹,去處理盛螃蟹的容器。而且,第二天我發現挖螃蟹是個體力活,我渾身酸痛,影響了處理其他事情需要的體力。我原本只是想去海邊放松一下,第二天起來卻發現我得到了一壇臭螃蟹,一堆臟衣服和一副疲憊的身體。
還有一件事,讓我感觸很深。
之前,我老公的衣柜,衣服少,稍微收拾下,就格外整齊。我的衣柜,衣服很多,整理完,沒幾天就又會很亂。而且每次出門,我老公都能很快穿好衣服,而且比較得體。我每次一陣翻騰之后,總是覺得沒有合適的衣服穿。
后來,我就精簡自己的衣柜。辦法很簡單,超過一年不穿的統統扔掉,效果卻很顯著。我的衣柜瞬間“清晰”了,我發現我經常穿的衣服每季不過那么幾件。
這樣就省下了我找衣服的時間,換季整理衣服的時間和換季清洗衣服的時間。這些時間我可以拿來讀書,干自己喜歡干的事。而且這樣一來,讓我對我的穿衣風格有了認識,知道自己經常需要穿的是哪些類型的衣服,再買衣服的時候我也會三思后行。直接的效益就是我省了一大筆衣服的開支。這些錢我一般拿來買些理財,這樣又會有額外的經濟收益。
由此可見,極簡生活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時間的節約,生活成本的壓縮,還有額外財富的創造。
這只是極簡生活的一個小縮影。我們平時生活中,少刷一些某寶、某東,多買些真正自己適用的東西;少吃一些亂七八槽的補品、營養品,多吃些五谷雜糧等身體真正需要的東西;推掉不必要的應酬,多花點時間給興趣愛好;去掉重復和形式的東西,多花點時間專注工作本身,相信都會有不錯的收獲。
最后致一首陶淵明的小詩,希望我們在這個壓力與欲望膨脹的時代,都可以看到生活最本真的模樣。
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
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襟。
息交游閑業,臥起弄書琴。
園蔬有馀滋,舊谷猶儲今。
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
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
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