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因為伊莎貝爾·于佩爾而選擇觀賞《她》這部電影的中國觀眾,一定會帶著《鋼琴別戀》的經驗。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被《她》搞糊涂了:《她》到底要講什么?
在“且聽下回分解”模式中成長起來的閱讀者,對小說這一文學樣式的認識是模糊的。我們閱讀是為了得到一個答案,可是,根據(jù)小說改編的電影《她》,盡管設置了一個大懸念,等到帕特里克死于米歇爾兒子的棍棒底下以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所謂大懸念只是我們的臆想。
那么,帕特里克的病由來何處?
來,先回到電影中。
游戲公司的老板米歇爾·勒布朗在富人區(qū)的一棟豪宅里遭人破門性侵,加害者穿著超人的服飾讓總是清醒、果敢、強勢的米歇爾也無從知道,那人長著什么模樣。當然可以報警,但10歲時因為父親連環(huán)殺人讓小小的米歇爾被警察和媒體弄怕了,她決定依靠自己一己之力讓事情水落石出。可是,很快就被公司的新品開發(fā)、前夫的女友、母親的小男友以及兒子的婚事裹挾得簡直分身無術的米歇爾,似乎根本就不去關心,蒙面性侵她的他是誰。
我明白了,電影《她》根本就不想著意于揭開誰是蒙面性侵者這個答案。其實,從片名開始,《她》要豎起來的,就是一個如何在荊棘叢生的社會里傲然的女性,所以,米歇爾甚至不是平地而起的,一個連環(huán)殺人案主犯的女兒、并在事發(fā)后還幫助父親焚燒證據(jù),10歲時就跌入到地平線以下,從那里慢慢走到故事發(fā)生時的樣子,米歇爾付出過什么,想必是怎么形容都不為過的,所以,她有資格懷疑下屬的創(chuàng)新能力、質疑前夫的再選擇、藐視母親的瘋狂、鄙夷兒子的無所事事。她更有權利和資格忽略蒙面性侵者,假如他不是迷戀用那樣的方式侵占米歇爾的身體的話,《她》的開場戲也許只是米歇爾生命中她不愿記住的一瞬。
發(fā)短信息、在電腦上留言在床上留下精液、佯裝狂追過蒙面性侵者……米歇爾門對門鄰居的男主人、銀行高級職員帕特里克用種種手段非要楔入米歇爾的生活。當他第二次破門按倒米歇爾、米歇爾奮力揭掉他的偽裝時,我們除了驚愕外,余下的觀影時間里我總在猜測:帕特里克為什么要以這樣的方式對付米歇爾?
那夜狂風大作,刮得米歇爾家的百葉窗啪啪作響,不關上米歇爾很難將息。單身女人的憂戚也就在這時了。帕特里克主動上門來幫忙,是乘虛而入,而他幾乎成功了,可就在兩個人好事將成時,帕特里克溫文爾雅地撤離了。一會兒我們知道,那根本不是派屈克的溫文爾雅使然,而是不用超人的打扮裝飾自己,不在蒙面之后狠狠地抽打米歇爾,他根本沒有辦法進入米歇爾的身體。為什么?瞬間,我自以為是地覺得,帕特里克是米歇爾父親連環(huán)殺人案受害者的家人。
不是。帕特里克跟米歇爾父親的連環(huán)殺人案沒有絲毫關系!這個結果真讓我抓狂!那么,帕特里克的病由來何處?這才是《她》的意圖,截取一段中產階級的生活給我們看。貌似成功、長相優(yōu)雅的帕特里克,居然有著這樣的癖好,實在要說由來何處,就是為了抵達他目下的生活付出的代價。至于選擇了米歇爾,正好她是他對門的鄰居,正好她有一段不同于常人的過往,或許,這會成為他脫罪的理由。
(帕特里克太太的話,是他的病由來何處的最好注解)
可是,《她》之所以名之為“她”,就是要講一個女性不屈服于命運活成自己的意愿的故事。如果我們將《她》的枝蔓摒棄掉只關注由伊薩貝爾·于佩爾成功塑造的米歇爾·勒布朗,除了不再存在理解的障礙外,一沙一世界,她就是當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和女性與當下這個世界共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