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被刷的理由——大學不做無用功

深夜,收到學而思被刷的通知,內心翻騰個不停,已通過初試、復試指導、復試,卻在最后的高管面談被否掉,心情low到極點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大學四年進行了一翻新的思索。

大一時滿懷著激情來到大學,興致勃勃地寫下了大學四年的規劃:

大一讀100本書,英語過四級,練鋼琴培養氣質,參加各項社團活動,體重減到100斤,看夠30部電影;大二讀200本書,英語以高分過六級,做一份家教,學會自立,繼續學習鋼琴,培養氣質,體重減到95斤,研究時尚雜志;大三讀200本書,新概念四熟背下來,繼續做家教,完全能夠獨立,繼續學習鋼琴,培養藝術氣質,保持體重,研究時尚雜志,形成自己的穿衣風格,看50部電影;大四讀100本書,英語繼續學習,拿下專業八級,找一份好工作。

總的來說,便是讓自己內外兼修,文化底蘊豐厚、英語能力出眾、形象氣質優雅、最終有一份好前途,做個獨立出眾的知識女性。

規劃的多么美好又天真!卻在大學四年的生活中慢慢磨掉了這些幻想,走上了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就讀書而言,確實堅持了下來,但數量非常有限,四年下來,一共讀了100本左右,與想象中的600本差的不是一般的遠,雖然大一時的規劃過于浮夸,但若能做到一半,如今的我也不至于像現在這般平庸。就練鋼琴而言,堅持了兩年,達到五級的水平,現在卻也忘得差不多了。就學英語而言,最終只是過了6級,并沒有如想象般達到8級水準,以至于現如今找工作非常狹窄、被動。就時尚而言,仍處于初級學習階段。就新概念的學習而言,堅持背了一個學期,新概念2的幾十篇文章應該算熟的,卻未再涉及新3、新4。就減肥而言,減減停停,仍是大一時的110斤,未胖未瘦。

大學四年所做的一切,都跟隨著曾經的規劃,卻也把所有的規劃都半途而廢,如此的“半吊子”模式是連自己都鄙視不已的,更何況別人。浪費了那么多時間,表面上很努力,卻在結尾默默哭泣。苦苦思索自己四年來堅持走到最后,并實現目標的事,卻是一件都沒有。反而是逃課越來越猖狂,宅在宿舍做米蟲的日子越來越多,直到找工作時,才發現自己的知識是如此地匱乏,自己的大學四年過得是如此地不堪。從小我便把“笑到最后的才是笑的最好的”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如果就大學四年作為我人生的一個階段式衡量,此次的笑便是失敗的、苦的。

明知半途而廢是不對的,而我為什么會經常性地半途而廢呢?半途而廢是大多數如我般平凡人的共病,但我認為這并不是一個人意志力堅不堅定的問題,而是給自己的定位以及實現定位的方式問題。出于對自己的不了解,我們給自己的規劃是理想主義的,而沒有一個理性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規劃,這就導致我們以錯誤的方式做錯誤的事。


對于大多數大學生而言,到了大三基本已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此時的你最重要是根據實際堅持自己的方向,而不是被外界所迷惑,偏離你該走的軌道,做很多無用功的努力,讓自己的過往努力打水漂,就拿我自己而言,我是怎樣走歪的呢?

出眾的英語就像為你披上一件華麗的皮衣,讓你在人群中耀眼,據我對身邊人的了解,無論學什么專業的人,基本都想把自己的英語學好。我不否認英語對找工作有幫助,但我們不能顧此失彼、舍近求遠。我從大二下學期認清自己要走教育這條路,但我明明學的是中文專業,卻偏要做英語老師,白白地浪費大把時間去學習英語,只想著英語老師好就業,英語老師好挖金,為外界利益所迷惑,走向錯誤的放向,做了很多的無用功。首先,自己學英語并不是特別有天賦;其次,高估了自己的自學能力和自制力。看到很多牛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成就,便妄想著自己只要努力了也可以做到,卻沒想過“學成雖是靠自己,沒有專業的束縛,你會不自覺地放松自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自律。”堅持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學習效果并不好,加上沒有老師教我、督促我,懈怠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似乎對英語學習慢慢有了一種厭惡感,這樣,半途而廢就不難理解了。

事實上,中文專業日益長久接觸下來,我慢慢有了認同感,開始喜歡上中國文化,但卻被中文的就業前景嚇破了膽,被英語的世俗眼光勾走了魂。整個大三,我都在反感中努力學習英語,收效甚微,白白浪費了大把時間。到了大四找工作時,最終決定走語文的老本行,一年來再也沒看過英語。

如果我用大三一年踏踏實實走語文這條道路,相信我如今的黑板字也不會如此不堪入目,我也不會連一張小學語文試卷都做的七零八落,更不會讓自己的寫作水平無所提高。開始的兩年,我們摸索著前進,沒有努力方向可以理解,但當終于找到了方向時,卻硬生生讓自己走歪了,浪費的時間再也無法彌補,只能在今后付出更多的時間與代價走正這段歪路。


接下來便是實現定位的方式了,若有正確的行為方式,你的人生會開了掛般越走越順,往往達到預想不到的效果。那么何謂正確的行為方式?即培養目標行為習慣。把自己當作一臺機器,在某個特點的時間段做特定的事情,不是讓你把每個時間段都安排得滿滿的,而是選取一天中的一兩個小時,比如晚上八點到十點,一到這個時間你便去跑步或者讀書,不跑步或者不讀書你的全身便如同蟻咬、坐立不安,就像早上起床不刷牙,你一整天都會覺得嘴巴難受一樣,你已經形成了跑步或者讀書的行為習慣。如此,你便不須強迫自己做某件事,而是讓行為習慣驅使你做某件事,半年、一年、多年以后,你的這項行為習慣便形成一個技能,這技能日益精進,讓你成為個中翹楚。當然,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前提是你得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大學時光很短也很美好,希望每一位同學都找對自己的定位,堅持一項超過兩年的行為習慣,有一片光明的未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