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永明體
“永明”是齊武帝蕭賾的年號。永明末年,詩壇上出現了一種自覺運用四聲規律,講究聲調對偶的新體詩歌。
《南齊書·陸倕傳》說:“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瑯琊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颙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
永明體是南朝之后,出現的新的詩歌體裁。這些作家,同氣相求,志同道合,一起作詩,共賞文藝。
永明體是在音韻學發展的基礎上出現的。永明年間,發現了四聲的區別,沈約等人開始自覺運用四聲規律寫詩,沈又提出運用四聲規律應避免八?。浩筋^、上尾、峰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這實際上成為后來律詩的先聲。
永明體的主要特點是講究音律的協調、對偶的工整,自覺地運用四聲的規律,避免“八病”,同時也有緣情、清麗、用典等特征。新體詩已成為律詩的先聲。它是古詩和近體詩之間的過渡。
02代表作家謝朓的生平和創作
謝朓(464——499),字玄暉,謝氏家族后裔,謝靈運侄,他曾任齊詣王參軍、文學、功曹等職。受隨郡王蕭子隆賞識,又與沈約、王融、蕭琛、范云、任昉、陸倕、蕭衍為竟陵王蕭子良門客,號“竟陵八友”,曾任宣城太守。
明帝時官至尚書吏部郎。明帝死,東昏侯立,謝朓在統治集團的爭斗中搖擺不定,因懼禍而告密,終于遭到誣陷,下獄至死,年三十六。
謝朓在詩歌史上的成就和地位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他發展了山水詩的藝術技巧。
其山水詩“清機自引,天懷獨流,狀景必幽,吐情能盡”(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20)。善于以情入景創造意境,較謝靈運前進了一大步。陸時雍稱其詩“山水煙霞,衷成圖繪,指點顧盼,遇全約之?!保ā对娋晨傉摗罚?/p>
例如《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
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
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
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
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遇。
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路和江水是相反的方向,要到宣城去。那時的安徽,正好是南京的西南方向。表達了,他受到排擠,被迫到外地做官的一系列心情。
王夫之稱贊這首詩說:“語有全不及情而情似無限者,心目為政,不恃外物幫也。‘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隱然一念悄凝朓之人,呼之欲出。以此寫景,乃為活景?!保ā豆旁娫u選》卷五)
這是說啊,好詩里的詩句,根本不直接抒情,實際上包含著無限的感情。
第二,他是永明體的代表作家,其詩不僅講求聲韻之美,而且追求自然流利,自云“好詩圓美轉如彈丸”(《南史·王筠傳》)。
沈約稱其詩“調與金石諧,思逐風云上?!逼潆`事、對偶、聲律、辭藻的運用,不獨趨于圓熟,簡直更入化境。
例如《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寫離開京城去宣城任太守。再換一個角度,看長江的景色。音韻協調,對偶工整。而且很注意平仄的搭配。這體現了永明體的特點。
謝朓還有一些新體小詩,有些是學習南朝民歌的結果,已露出唐人絕句痕跡。
例如《玉階怨》:
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
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
又如《王孫游》: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以上這些詩淺顯流麗,言近意遠,很像唐人的絕句。
03宮體詩的出現與泛濫
宮體詩是梁武帝后期出現的一種新體詩。它的代表作家有梁武帝蕭衍、梁簡文帝蕭綱、梁元帝蕭繹以及宮廷文人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這三組父子為代表。
蕭綱早年為晉安王的時候,徐摛和庾肩吾曾做過他的侍讀,他們的詩風與眾不同,對蕭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蕭綱做了太子之后,不滿當時詩風之“懦鈍”,為求新變,大力提倡這種詩體,一時間,朝野紛紛仿效,稱之為“宮體”。
宮體詩的特點是:
一,聲韻、格律比“永明體”更嚴密精致。
二,風格濃麗,非常重視藻采,講究雕章琢句。
三,內容狹窄、膚淺、以寫艷情和詠物之作為多,也有吟風月、狎池苑的作品??芍^“清新巧制,止乎衽席之間;雕琢漫藻,思極閨房之內”(《隋書·經籍志四》)。
宮體詩出現的原因是:
第一,文人生活圈子狹小,無理想,無政治熱情,加之受當時社會上流行的享樂風氣的影響。
第二,出于藝術上求新求變的要求和吟詠情性的藝術追求。其提倡者蕭綱就曾表示對當時詩風的不滿,他說:“未聞吟詠情性,反擬《內則》之篇;操筆寫志,更摹《酒誥》之作;遲遲春日,翻學《歸藏》;湛湛江水,遂同《大傳》?!保ā洞鹣鏂|王書》)
蕭綱提倡吟詠情性,但因為受限于南朝宮廷的生活方式和南朝貴族的審美趣味,宮體詩人的吟詠情性,又主要局限于艷情、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等內容方面。
第三,宮體詩的出現與當時江南民歌的影響也有很大關系。當時的江南民歌,內容全是寫男女之情,風格柔婉綺麗。宮體詩人就有不少學習江南民歌的作品。
例如梁武帝蕭衍(464——549)的《子夜四時歌》:
春風動春心,流目矚山林。山林多奇采,陽鳥吐清音。
綠荑帶長路,丹椒重紫莖。流吹出郊外,共歡弄春英。
光風流月初,新林錦花舒。情人戲春月,窈窕曳羅裾。
妖冶顏蕩駘,景色復多媚。溫風入南牖,織婦懷春意。
碧樓冥初月,羅綺垂新風。含春未及歌,桂酒發清容。
杜鵑竹里鳴,梅花落滿道。燕女游春月,羅裳曳芳草。
朱光照綠苑,丹華粲羅星。那能閨中繡,獨無懷春情。
鮮云媚朱景,芳風散林花。佳人步春苑,繡帶飛紛葩。
羅裳迮紅袖,玉釵明月珰。冶游步春露,艷覓同心郎。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新燕弄初調,杜鵑競晨鳴。畫眉忘注口,游步散春情。
梅花落已盡,柳花隨風散。嘆我當春年,無人相要喚。
昔別雁集渚,今還燕巢梁。敢辭歲月久,但使逢春陽。
春園花就黃,陽池水方淥。酌酒初滿杯,調弦始終曲。
娉婷揚袖舞,阿那曲身輕。照灼蘭光在,容冶春風生。
阿那曜姿舞,透迤唱新歌。翠衣發華洛,回情一見過。
明月照桂林,初花錦繡色。誰能不相思,獨在機中織。
崎嶇與時競,不復自顧慮。春風振榮林,常恐華落去。
思見春花月,含笑當道路。逢儂多欲擿,可憐持自誤。
自從別歡后,嘆聲不絕響。黃檗向春生,苦心隨日長。
……
蕭綱《詠內人晝眠》是這類作品的代表: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鉤落綺障,插捩舉琵琶。
夢笑開嬌靨,眠鬢壓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
夫婿恒相伴,莫誤是倡家。
這完全是以賞玩的態度,沉溺于女性色相的描繪,而缺乏與女性世界的溝通,終不免陷于輕薄。蕭綱又有《孌童詩》,這樣的作品,在當時并非絕無僅有,足見病態的人生和變態的心理,在上層社會已是較為普遍的存在。
然而,宮體詩畢竟開拓了文學的女性題材,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筆觸,對女性委婉深曲的內心世界,亦偶有涉及。
如蕭綱《金閨思》:
游子久不返,妾身當何依。日移孤影動,羞睹燕雙飛。
自君之別矣,不復染膏脂。南風送歸雁,聊以寄相思。
《夜望單飛雁》:
天河霜白夜星稀,一雁聲嘶何處歸?
早知半路應相失,不如從來本獨飛。
上述詩作,顯然是不能歸為艷麗輕薄一類的。
04梁、陳其他詩人
梁代前期的詩人,除沈約外,較有成就的是江淹、吳均、何遜以及由梁入陳的陰鏗。
江淹(444——505),字文通,濟南考城(今河南省蘭考縣)人。歷仕宋、齊、梁三朝,入梁時間不長。其詩以善模仿著稱,如其著名的《雜體詩三十首》,分別摹擬了從漢至宋三十位詩人的代表作,并能酷似這些詩人的風格特征。
《雜體詩三十首》:
小序
夫楚謠漢風,既非一骨;魏制晉造,固亦二體。譬猶藍朱成彩,雜錯之變無窮;宮角為音,靡曼之態不極。故蛾眉詎同貌,而具動于魄,不其然歟?至于世之諸賢,各滯所迷,莫不論甘則忌本,好丹而非素,歲所謂通方廣恕,好遠間愛者哉!乃致公干、仲宣之論,家有曲直;安仁、士衡之評,人立矯抗。況復殊于此者乎?又貴遠見近,人之常情;重耳輕目,俗之恒蔽。是以邯鄲托曲于李奇,士季假論于祠宗。此其效也。然五言之興,諒非瓊古。但關西鄴下,既已年同;河外江南,頗為異法。故玄黃經緯之辨,金碧浮沉之殊,仆以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今作三十首,學其文體,雖不足品藻淵流,庶亦無乖商榷云爾。
古離別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黃云蔽千里,游子何時還。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
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
……
傳說,早年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仙人送他一只五色的彩筆,于是他就寫詩,寫得非常好,后來這只筆被人家要走了,于是他就再也寫不好了,當然這是一個故事。
宋時,他曾以十五首詩諷諫建平王,被貶吳興令。晚上身居高官,才思衰退,故世有“江郎才盡”之說。
江淹今存詩一百一十多首,風格幽麗精工,有《江文通集》。
吳均(469——520),字叔癢,吳興故鄣人(今浙江省安吉縣)人。出身微寒,性耿直,好學有俊才,頗受沈約常識。仕梁為郡主薄,后為奉朝請。其詩今存一百三十余首,長于寫景,《贈王桂陽》、《詠寶劍》、《詠柳》等,均能托物寄情。
如其《贈王桂陽》: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
未見籠云心,誰知負霜骨。
弱干可摧殘,纖莖易陵忽。
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
寫松樹,寫自己被壓抑,沒有出頭之日的不平。表達了寒素之士的骨氣和不平,顯示了挺拔清俊之氣。顯然受左思、鮑照之影響。
《詠寶劍》:我有一寶劍,出自昆吾溪。
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鍔邊霜凜凜,匣上風凄凄。
寄語張公子,何當來見攜?
《詠柳》:
細柳生堂北,長風發雁門。
秋霜常振葉,春露詎濡根。
朝作離蟬宇,暮成宿鳥園。
不為君所愛,摧折當何言。
何遜(?——518),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西)人。幼聰慧,八歲能詩賦。仕梁為尚書水部郎,世稱何水部。
何遜現在存詩一百一十余首,多紀游、寄贈和離別思鄉之作,而以山水詩成就為高。
如其《相送》: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描寫了,浪白,風高浪大,實際上一種內心的不安,離別的悲傷。
《詠早梅》: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臺。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陰鏗(生卒不詳),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省武威縣人)。仕梁為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官至員外郎散騎常侍,世稱陰常侍。
陰鏗是陳朝著名詩人,詩風近于何遜,詩亦與何遜齊名,世稱“陰何”。其詩今存三十余首,以描繪山水景物見長。
如其《晚出新亭》:
大江一浩蕩,離悲足幾重。
潮落猶如蓋,云昏不作峰。
遠戍唯聞鼓,寒山但見松。
九十方稱半,歸途詎有蹤。
這種大開大合之氣象,這已經有些很像唐朝詩了。
如《蜀道難》:
王尊奉漢朝,靈關不憚遙。
高岷長有雪,陰棧屢經燒。
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
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
這些詩人對后世詩歌創作的影響很大,比如,杜甫,就學習陰,何。杜甫自述作詩甘苦時曾說:“頗學陰、何苦用心。”(《解悶十二首》),也足見何遜與陰鏗對唐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