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觀影感
昨晚觀看了電影<岡仁波齊>,影片講述的是芒康縣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圣。時值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聽說他要去拉薩,都希望加入他的隊伍。這支隊伍里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還有年幼的小女孩,成員都是臨時加入組成的隊員,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踏上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
岡仁波齊與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并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岡仁波齊被中國西藏本教,印度教,藏傳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這座山千百年來一直是藏區(qū)眾教共同信奉的神山,相傳朝圣者轉山一圈,可洗去一生的罪孽;轉十圈,可在五百個輪回中免受下地獄的痛;轉百圈,可在今生成佛。而在岡仁波齊的本命年馬年轉山一圈,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相當于常年轉十三圈的功德。由此可看出此次轉山意義重大。
影片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路邊的風景,從滿山的石頭轉到稀拉的樹木;由彎曲的盤山公路,轉到白雪皚皚的風雪路,再走進滿山遍野的油菜花。一路風雨交加,一路相互扶持,相互照顧,不分彼此。他們一路一步一個腳印,用身體丈量這個世界,一路經(jīng)歷春夏秋冬,把大棉襖穿上,卸下,晾曬又穿上;鞋子剛買,破洞,再買。
在路上遇到一對同樣去朝圣的夫婦,熱情邀請一起休息,喝茶,并贈送干糧。在路上,孕婦生完孩子依然繼續(xù)上路,帶著孩子一起朝圣。在路上車子壞了,遇到好心人邀請住在他家中,他們用耕地,做農(nóng)活等作為回報,他們質樸,單純,虔誠,在他們身上總揮灑著溫暖的光芒。在路上發(fā)生車禍,把車頭都撞斷了,他們的第一反應是關心對方有沒有事,因為對方有兩個急著去拉薩看病的客人,就沒有計較讓他們先離開。由于車頭斷了,只能扔下車頭,人力拉動車廂,繼續(xù)前行。男人在前面拉車,婦女孩子在后面磕長頭,車子拉到一定距離,就把車停下來,男人走回頭到拉下的距離,從頭開始磕長頭,看上去是那么自然那么隨意。在拉薩轉完布達拉宮,由于經(jīng)費不足,就去幫別人磕10萬個長頭,去工地做工,賺取去岡仁波齊的路費。在岡仁波齊的山腳下,叔叔楊培突然離世,他們有條不紊的安排后事,做好安排,又繼續(xù)上路轉山。
這一路上,我看到了他們真誠善良,務實,認真。他們相互幫助,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承擔勞務,搭帳篷,取水,生火,吃飯,各司其職,將生活過得跟一家人一樣。我曾經(jīng)去過拉薩,看到過這些朝圣的人們,一開始不能明白為什么他們要那么艱苦的去朝圣,看過影片以后開始明白,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為了大家的幸福平安,認真去做這件艱苦的事情。他們可敬,可愛。我們應該以更寬容的態(tài)度去看待這個世界,世界文化有很多種,不能因為我們沒有接觸,就以自己想當然的想法去看待另外一種文化。雖然我無法做到他們那樣的行動,但是應該學習他們一路的堅持,一路的信仰。胸懷信仰,行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