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到《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的書名時,還沒看具體介紹,心里就莫名的產生了一種這是本打擊人的書,于是都不曾仔細了解便把這本書排除在看書的范圍之外,任它怎么厲害,有多受歡迎,都引不起我絲毫的興趣。
但是,今天抽空聽了昨天貓群隨遇而安的分享后,才發現我竟然差點因為固執和偏見而錯過了全世界,這非但不是一本打擊人的書,反而是一本相當鼓舞人的,并且可實操性極強的好書。
為了讓更多如我以前那般武斷的人正確的認識到這本書,我就分享一下今天學到的內容。
首先是閱讀的三大層次,先是基礎定向閱讀,也就是找一個方向,找來不下于100本的經典書籍看完(這一層是提升自己的工作等能力);然后是加強定向閱讀,也就是要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1年看365本書(其中有100本是心靈啟迪方面的);最后是深層定向閱讀,也是思考和思想這類精神層面的東西。
作者從一個普通平凡的工人變身為公司總監,所花費的時間相當短,而這一切,都源于他100天看完33本書的習慣,而這個習慣,是他的導師為他設計的,所以,在看完33本他最喜歡和最感興趣的書后,他不滿足了,他又給自己定了個計劃,1年讀365本書(也就是1天1本書)。
而他讀的每本書都會認真的做筆記,摘抄,這樣不但能夠讓他積累足夠的素材,還能夠強化記憶和打怪升級(也就是一關一關的關卡),并堅持每周寫書評,很快,他就找到了關于讀書的強化方法,不但業務水平蹭蹭蹭的往上長,而且看書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
1、每個人在看書的時候,尤其是在離開校園以后,就不再輕易看書了,而每一個看書的人,也會遇到一個瓶頸期,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請你千萬要記得一句話:你并不孤獨。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找老師,與老師溝通,擁有豐富看書經驗的老師會給你指引方向,其次就是見書友,找共鳴,俗話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看書也不例外,與小伙伴兒們一起讀書,互相鼓勵產生共鳴,就會走得更加長遠。
2、在讀書和工作之間,到底該如何選擇,因為讀書很重要,工作同樣很重要,在時間極度不夠的情況下,該如何取舍呢?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其實也不難,首先依然是找老師(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然后在早晚各看一小時,上下班途中再看一小時(當然這些并不是硬性的,而是幫助你完成自己的閱讀計劃,把看書的習慣養成吃一日三餐,一頓不吃就餓得慌就對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說了那么多看書的好處之后,有的人一定會想要馬上就行動,但是別著急,慢慢來,比較快。在看書之前,你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再必須去做一件事情。
一定要想明白的一件事情是:為什么要讀書,你想通過讀書獲得些什么好處,為什么!
一定要必須做的一件事情是:斷舍離,把那些能夠影響到你的電腦或電視什么的都收起來,以免讓人在看書寫字的時候分心。
讀后筆記差不多就這么多,給大家喝一碗勵志雞湯,再給你一把勺子,看看這逆襲的人生,你要不要呢?
本書作者,是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職員,通過看100本專業有關的書和不斷的實踐成長,變成了公司的CEO;也從一個1年看365本書的讀者變成了暢銷書作者;從不會講課,到堅持寫精義演講稿給幾個人講課到如今去給各大大學講課,他的人生,徹底從普通蛻變為了傳奇。
所以呢,事實上,正確的讀書+正確的實踐=逆襲最簡單、最省錢的方法。
說了這么多,是不是還是有一種不知道該看什么書的感覺?下面就給大家說說,不同階段的人應該看什么樣的書。
想要在職場上提升的人,可以看與本企業有關的、知名的CEO傳記、成功人士 鮮活的經驗這一類書籍。
對于職位已經不低的人或是老板級別的人,可以看看心靈啟迪、自我挖掘、加強合作等書籍。
最后,還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最好的輸入就是輸出,而且還要把它們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當中,讀書才有意義,否則只讀不做不思考,養成自以為博學卻毫無用處的樣子,還不如不讀呢。
嗯,最后,我也要檢討一下自己,很多時候想得太過片面,并且有些固執和偏見,對于不知道的事物缺乏認真了解再做認識的認識,幸好現在改還來得及。
額,說到這里,昨天的晨讀我有一個很深的感悟,那就是,不論是做什么,閱讀也好,改變自己也好,不要再對“我現在開始還來及得嗎”這樣的問題,而是告訴自己,幸好我現在明白了,現在就可以改變,因為,沒有什么時候比現在更早的了。所以,想到就去做,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