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紀錄片
? ? 央視這個紀錄片北京定位是南大畢業生,選取的對象有本科也有研究生。首先從學校出身來說,南大出身起點很高,但是可以看出他們的面試之路還是十分波折。雖然我曾經固有的理念一直都是,名校優勢明顯,但是現在我對就業有了更多一點的認識——能力。
? ? 如果說學校和專業是敲門磚,那么能力和情商是鑰匙。僅僅有很好的文憑似乎已經無法滿足高速發展的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
? ? 無論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求職面試,自主創業或是慢就業,最終都要適應到這個社會中來。
? ? 看到紀錄片中的無領導小組討論我會忍不住把自己置身其中,那種莫名的緊張和不安會不斷不斷的竄出來,攜程的HR對畢業生的面試要求讓我有種不知所措,該不該能不能打破常規給面試官耳目一新是一件很難把握的事情啊。就像最后那個考古專業的男生,個性到不行,被他的簡歷和面試態度笑到不行,最后他還是選擇循規蹈矩成全自己好好就業。
? ? 當然,這里我不否認被競爭對手比下來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比如還是關于文憑——有更硬的敲門磚已經率先破門而入;或者關于背景,關于某些隱形歧視等等等等。
? ? 留心的同學可能可以注意到,他們的家庭條件都并不突出,家庭對他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沒有背景,沒有親人的從旁協助,一條路靠自己走出來,這必定是要歷經曲折的。
? ? 現在90后大學生,有自己想法,希望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高學歷追求的普遍化,使得碩士研究生的優勢也不明顯了,甚至他們本身會產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態,影響就業。還有希望去大城市或者留在家鄉的想法也左右了他們的選擇。
? ? 創業的人越來越多,大學生創業的支持率的確在提高,國家提出“雙創”;就我們學校而言,學校免費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場地;紀錄片里南大領導為學生免費提供創業指導。但是我覺得……我不適合創業就不說了。
2、結合《社會學是什么》
? ? 今天書上講的也是就業問題,書上將某些點通過文字更加突出的強調了出來,但是紀錄片卻是從細節去刻畫大學生求職的艱辛點滴,無疑,紀錄片更刺激人,看書會讓我有種變成憤青的感覺,看完紀錄片我反而更加看到自己的不足,現實就是真的真實這么血淋淋,細節致命。
? ? 哎,看來不要老是抱怨不公平,機會自己爭取,優勢得自己擴展。其實有時候想想,不公平有時候除了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副作用,還能帶來鞭策的作用,激勵人,尤其是在底層又想向上的人努力奮斗。崔龍龍的父親說的有道理啊,既然不能一步到位,就先努力扎根城市,下一代的起點就能更好一點。我們必須認清現實啊,人與人之間就是有對比有差異,就是起點不一樣。你覺得不滿,就要用行動去改變。即使讀書不是最好的途徑,但是如果沒有更好的安排,這就是一條通天大道,至少要相信它是。它就是能對我們就業產生巨大的左右效果。
? ? 但是我認為適當的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調節機制,就業也是如此。
? ? 不過,還是希望某些就業歧視能夠縮小。不然越來越大的鴻溝,會讓人放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