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劉若英在她的“脫掉高跟鞋”世界巡回演唱會上,唱了一首《繼續-給15歲的自己》。
她一直是笑著的。聲調輕松而歡快,帶著一點天真,和永不服輸的倔強。然而唱到“我們要相信自己/永遠都相信/來到這個世界不是沒有意義”的時候,她突然丟掉話筒,淚如雨下。
幾秒之后,她重新拾起話筒,面帶微笑,一邊流淚,一邊唱完了全曲。
網上曾有一個很火的視頻。一個西裝革履的男人,坐在地鐵上,一邊哭,一邊吃著手中的面包。
在我看來,哭著吃飯,和哭著唱歌,到底還是有一點不同的,只是內里都是心酸罷了。
十五歲那年,是我最痛恨自己的那年。
發生了很多不如意的事。責怪別人,也怨恨自己。父母都覺得我怪異,卻也束手無策,只能成天對著我長吁短嘆。
其實都是些很瑣碎的小事。好朋友轉學了,新的班級里沒有可以說話的人。每天午休只能抱著電腦坐在沒人經過的角落,一遍一遍地看已經看了上百遍的喜劇電影,然后跟著一起傻乎乎地笑。當時并沒有感覺什么,如今回想起來,卻是一陣陣的悲哀。
十五歲的時候,也不懂梳妝打扮。同年齡的女孩子都花枝招展,一到周末就去朋友家開睡衣派對。母親問我怎么不和朋友出去玩,我窘迫得臉頰通紅,卻又不肯說出實話,最后語氣不善地嫌母親多管閑事,惹來她的嘆息。
如今,不會再為找不到朋友而傷心,但生活中卻也多出了許許多多其他的傷心事。
成年后的傷心,原因是復雜了一點,程度卻是一樣的。
如果現在叫我乘坐時光機器,去會會那十五歲的自己,我想我是沒有什么良言要贈予她的。如果非要我說,我興許會告訴她,也許life現在看上去艱難了一些,但以后會慢慢好起來的,而且會愈來愈好。你也會越變越堅強。
年輕的時候,不需要現實,只需要安慰。也只有張愛玲才會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