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穿梭
今年是2021年的2月份
我來到這個世界的第32個年頭,也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
今天的話題是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
這個話題的開始我想用電影時間軸的方式記載
2000年,我讀五年級,當時家里做早餐生意,我每天騎著三輪車去早市賣早餐,為了不讓早餐剩下浪費,因為過了夜就不能賣了,我就不停的和周圍的商販換東西,比如換盤子換菜換生活用品,久而久之,我和商販們都混熟悉了,并且他們也帶來了客源,平時天氣惡略或者有什么事情的時候,周圍的這些“老少朋友們”都會主動來幫忙,現在回憶這就是富人思維吧,因為你并不知道在未來的某一天你們會有什么可能,有些關系也相處到了現在;
2004年,我讀高一,那個時候媽媽在飯店做面點師,我記得她有一個本子,因為媽媽小學文憑,上面畫著很多各種圖案,比如桃花酥、榴蓮酥、桂花糕,那時候我還沒有開始學美術,但是絕的這是我看過最美麗的作品,還配合著拼音;就是感覺她怎么認真呢?后來媽媽考了面點師證,還經常去外地參加學習,那個階段跳槽也比較頻繁,我問她為什么這么做?
媽媽說:“你和妹妹都是借讀生,學費高,我和你爸肯定會給你們爭取最好的條件,所以媽媽肯定要不斷進步的呀,換一家大飯店我就要籌碼,工資高出500對我們家來說,也能解決不少問題,為了得到這500塊,我需要有更多新的類品,要調研顧客喜歡的口味,現在年輕人老人等人群都喜歡吃什么,第二我也管理十幾個人的團隊,我不能靠一個使勁,而是其他的跟著我的人也要不停的學新東西,這樣我們幾個哪怕出來開個館子都沒問題,第三我們被大酒店挖走了說明我有這個能力,同時老板個人都喜歡我做的吃的,慢慢的我和老板的關系也好了,還成為了朋友,你看你和妹妹能有很多機會,也是我和你爸維護出來的這層關系”
后來我發現的確是這樣,酒店的老板不單單做餐飲也做其他生意,每次有什么家庭聚會都會帶著我們一家子一起,那時候我明白了,“哦,原來朋友是不分所謂的層級的,我媽媽平時愛分享,愛幫助別人的點點滴滴使得她收獲了更多的財富,”。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我和妹妹也是深得他們的做人做事的影響,我認為媽媽的這個思維也是“富人思維”,她沒有自怨自艾自己不如別人,而是很多事情一旦做了就做到極致,并且她總是靈敏的很有換位思考的能力,也能抓住很多人的需求和感受。
2005年,我開始學起了美術,從此我內心的小宇宙就一點點被激活
2010年,我開始了實習的工作,當時在一家地產代理公司做設計師,那時候我發現自己好像看到的很多點和別人不一樣,我會對除了設計之外的其他領域比較感興趣,比如很羨慕做銷售人員的能力,他們的甚至比我小就可以談吐大方且買了房子,那我當時那個公司的老板也是半路銷售轉行的,我當時就在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
2012年,我帶著這個好奇心來到了北京,那個聲音告訴我要去更大的城市讓自己的視野打開更多,那我也是從設計師開始做起,當時我和很多設計師一樣,加班熬夜常態,我也看到了很多表面光鮮亮麗的公關、設計師、經紀人,穿著自己攢幾個月的工資去買奢侈品,但是住在六環外,每天路上要花費四個小時的時間,朋友圈曬著各種華麗的場合,活動現場、和各種藝人明星的合影,說話也越來越不接地氣,錯把這些光環當做自己的;那時候我21歲,內心有種強烈的不安感,雖然我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但是我知道這種氛圍不是我想要的,話說來那個時候的我還是沒想明白,我繼續跳槽去了別的廣告公司,電影公司,創業型公司,我看到了我身邊的服裝設計師,各種同事朋友為了跟隨一個執念,花好幾年的時間去學習設計師課程,學習管理課程,但我發現一個問題,這些人,道理懂很多,也知道很品牌,但是自己實戰的經驗卻很少,都是拿著別的經歷在說,這個時候已經是2015年了,雖然已經從公司出來做獨立設計師,但是我好像一直重復這一樣的事情,每次到春節我就會很焦慮,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拿什么和父母講自己北漂的收獲,好像很虛無縹緲的東西,那個時候的我還是窮人思維,我有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不停的改一個客戶的案子,最后換來了一萬塊的報酬,但是那段時間身體狀態不好,我花了兩萬調理自己滿臉的爆豆,用半個月時間休息,這么一算,覺得很恐怖,我想起了曾經有一個設計師姐姐猝死的故事,我感覺我這么下去也說不好會發生什么!
2016年,我發現我很大的問題,就是我一直從一個奇怪的圈子跳到另一個奇怪的圈子,做著過于輕松的事情,總是選擇性的做事情,我喜歡我不喜歡,我敢我不敢,我害怕我不害怕,
我開始去參加社交活動,認識新朋友,也和朋友一起創業過,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弄明白和什么人共事的重要性,圈子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雖然后來我們不歡而散,但是現在想想這不是壞事,就像恒洋老師說的,你遇到的壞人是來渡你的,而且那個時候也不敢去找牛人合作,甚至有共事我還是把自己當做設計師當乙方心態的思維在做事情,我不否認我從媽媽的身上學到了,機會和貴人是隨時會有的,但如果你讓他覺得自己能給他帶來的價值很少的時候,對方憑什么幫你呢?你就是再付出也是體力和腦力勞動者,同樣付出的時間精力,換來的也不過是一份報酬。
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我認為不晚,就開始有意的換圈子,前提是我的思維模式要發生改變,至少我知道自己好的一點通過這幾年的經歷我識人能力變強了,我知道我跟著比如月笙哥這類不停吸收新鮮事物的人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做事情,比如我不放過任何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而且在短時間內讓別人記住你,不管是從談吐、形象、專業性上,都要讓別人看到你是個靠譜有心的人,所以我的思維開始一點點轉變了
說回來到恒洋瓦大學,這個階段好像32年的自己從新快速梳理了一下,像照鏡子一樣,我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的地方,我知道自己要想突破瓶頸的點不是先盲目追隨,而是馬不停蹄的先動起來,就像恒洋老師說的“不殺死老去的自己,就沒有新的自己”,“在你不懂的時候,先復制有結果的人”,同時養成一個每天堅持做一件事情的習慣,我這些年很多時候都是沒有堅持下來,總給自己放水,或者總受別人的看法的影響,最后自己是真的會擰巴。
這段時間我也不斷的給自己做減法,嘗試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和一群比自己的強的人深度溝通,因為曾經的我就挺面兒的,但是現在不會了,因為面子是最不值錢的,并且會害了自己,還有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這些都阻礙了自己遷前進的方向和自己的磁場,接下來的時間,我會把自己內心那個“富有”的自己找回來,把浪費掉的光陰找回來,把自己舍出去,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并且把自己當一個品牌去經營,我堅信那個“窮人”的自己會慢慢的淡化迭代,“富有”的自己會浮出水面!
不在特立獨行,盲目開始,一群人的力量是很穩固的,而且是一群經歷磨難有著共同愿景的人,過年“富人”都在維護和激活圈子,而今年沒回內蒙過年的我心里其實很充實,我每天都在吸收和實踐中度過,不覺得有任何孤單,我不想做那個一到放假就給自己偷懶的機會的自己,會把自己的碎片時間都利用起來,去幫助更多的人,去充實自己,并且為組隊和創業未雨綢繆,慢就是快,我堅信這句話!
“當你有了一群人幫你創業的能力的時候,你想死都死不了!
”2021年,我們在一起就會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