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工作生活些許年,我會每周固定打一個電話給家里,問聲安好報聲平安,這次適逢父母結(jié)婚紀念日。說實話對于他們的婚姻,作為女兒的我很感動,也有點羨慕。
不同于現(xiàn)在小年輕的慶祝方式,每一年的結(jié)婚紀念日,母親都會提前準備很多,會做一大桌子父親愛吃的菜。一杯小酒兩雙筷子,他們會嘮嗑到很晚,講講這些年的那些事。
到中年步入老年的階段,父母之間的感情沒有變淡,除了愛情還有親情。我曾問母親,她和父親一直這么恩恩愛愛的秘訣是什么?她撓撓頭,不知怎么組織語言來回答我。
后來,母親悄悄對我說:“婚姻,要多點寬容和理解,少點埋怨和計較,兩個人的日子,總會細水長流,過著過著就平淡了,就習(xí)慣了。要說秘訣,是你不懂,家里要點“味兒”,飯菜味。”
回家,不管多晚,只要父親餓了,母親都會為他煮一碗混沌。以前沒有冰箱,母親會做好一壇壇泡菜腌菜,還有各種下飯的可口小菜。幾十年過去了,父親離不開母親,也離不開母親做的飯,那是家的味道,滿滿的都是幸福。
一個人剛出生時,最先能感到幸福的信號就是源于味蕾的滿足。果腹感也是最原始的幸福感,不管生活中遇到些什么讓人喜怒哀樂的事,人的下意識都想吃一頓美味,或宣泄或慶祝,總之民以食為天,先解決吃飯問題。
其實,母親的秘訣講通俗一點就是:“想要抓住男人的心,先要抓住男人的胃。”這些年,父親被母親的廚藝慣壞了,確實有些挑食。無論是有名的小吃點心還是宴席上的大魚大肉,每每在外頭他都吃不習(xí)慣。不過父親說,他們剛結(jié)婚那會兒自己不怎么挑食,母親也不太會做飯。
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父母也會因為小事吵吵鬧鬧,但一到吃飯時間都會“停戰(zhàn)”,待到安靜的吃完飯,這件小事也就不了了之,不再繼續(xù)爭執(zhí)。
廚房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母親大多時候都在里面忙活著做飯,父親偶爾也會一時興起秀一把廚藝。母親知道父親愛吃的食材,知道他喜歡酸辣口,也知道父親心情好時一頓要吃兩碗飯,心情不好最好來碗熱氣騰騰的面條。一張圓桌,幾個碗,這個家也就散不了。
會厭倦嗎?母親的廚藝是毋庸置疑,可飯菜再怎么美味,一直不變也總會失去新鮮感,到最后索然無味。但是母親做的飯父親吃了幾十年,不曾厭倦。
我很佩服母親的這一點,拿手好菜母親一周只做一次,父親喜歡的食材,她總能換著法子做出不同的口味,神秘感配合著新鮮感;即使偶爾會創(chuàng)新失敗,但是那些家常菜始終如一,還是當(dāng)初的味道,也從未讓味蕾失望。
一些簡單的小道理,總會讓人懂得很多。把做飯比作婚姻,滿足對方的胃,也會鎖住對方的心。一個女人不止要把自己活得精彩,也要為家庭投注心思。家,需要飯菜;人,要用心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