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獨自帶娃,上午的效率極高,完成了一系列的家務勞動,絕大多數恩寶都參與了。
他是個愛勞動的好寶寶,這讓我想起了很小的時候,我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是不是所有的小孩子本質上都是“愛勞動的好孩子”,只不過后期的一些客觀環境,造就了大家的勤勞和懶惰程度。
比如,我老媽對我就“不夠狠心”,什么家務都不讓我做,每次興致勃勃地跑到廚房準備洗碗,都被推了出去,總是那句話“你只管好好讀書就好,其他的事情不用你操心?!?/p>
好了,不用我操心。問題是,我對做家務這件事就沒有了天然的熱情,廚藝也停留在soso的水平,完全沒有辦法在眾人面前“露一手”,也無法給自己加上“廚藝高手”的標簽。只能靠后天,吭哧吭哧地努力。沒有了天然的熱情,吭哧吭哧的努力,最高境界也就是“炒出了自己覺得最好吃的,炒飯。”
所以,現在恩仔積極參與,我不阻攔,反而用很多“延遲滿足的激勵”去鼓勵他,多多參與。也許,以后他會變成他爸爸那樣,愛做勞動,嘮叨很少的好男人,同樣娶到偶爾勞動,嘮叨多多的老婆,噗……也罷吧,把自己先做好,比什么都強。
他的所有收獲,包括麥當勞,玩具,都是自己的勞動換來的。我虛擬了一個貨幣叫“叮叮幣”,叮叮幣跟人民幣是10:1的“匯率”,恩寶每天都在賺叮叮幣,也在算自己的叮叮幣能買什么東西,能換什么東西。等他再長大些,我再虛擬一個“叮叮銀行”,可以存錢賺利息,也可以貸款,還可以分期。
跟孩子一起長大,這種體驗真的太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