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一些碎碎念

1.三個星期沒有回家了,著實想念那個可愛的娃子,終于在上個周末死皮賴臉的和領導請了假。到家的時候,小娃子和奶奶在小廣場的一頭玩耍,我在另一頭下了車,是小娃子先看到了我,跟奶奶說媽媽,媽媽。奶奶起先沒看到我,以為小娃子認錯了人,后來在小娃子的手指方向看到了我。近視眼的我朦朦朧朧地感覺那就是小娃子,但是我沒有立即喊她,想看看她有沒有注意到我。果然,是小娃子先看到了我。隨即我喊了她,看到小娃子飛奔過來,開心的表情,大聲喊著媽媽媽媽,我想這個場景好多年之后我都不會忘掉。

2.之前和老公表弟家的5歲小女孩一起玩耍的時候,我就發現了我們家小娃子有些文靜,說話溫溫柔柔的。我在想是不是因為平常我們一家人對她說話都是耐心而溫柔的,所以她也是這樣子的呢?除了孩子天然形成的性格因子之外,和周遭的環境,尤其是家人的言行更為重要的吧。我承認,我不是一個耐心的人,在她一歲之前吃輔食那陣子,我脾氣很暴躁,又因為有個時時刻刻都在拆臺的爺爺,我經常兇小娃子,不聽話的時候打她。隨著她日益成長,開始媽媽的喊著撒嬌,樓上樓下的貼身跟隨,我覺得自己變平和了許多。也經常反思自己,不能因為自己從小生活在一個簡單粗暴地環境里,就這樣去影響自己的下一代。正因為知道自己曾經童年多么不幸福,才要更加小心的避免。于是,開始,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好好地和她交流,雖然目前看來她是一個說話有些溫柔的小姑娘,但是卻遺傳到了我的倔脾氣。

3.想起了一件事,大概是她一歲半的時候,有次她去廚房把奶奶早上剛買的嫩豆腐從櫥柜上端了下來,放在椅子上,手指在豆腐上戳來戳去的玩,我發現了之后,覺得她太調皮了,說了她,并嚇唬她要打她,她就哭腔的喊爺爺爺爺,要往爺爺懷里躲,本來不生氣的我看到這一幕氣就上來了,這么小就知道找庇護這還了得?于是說要打她,爺爺還在邊上幫腔說媽媽不會打你的,逗你玩呢?其實是有些又氣又笑的,聽到這個更想打她了,我說你把手伸過來,她竟然信了爺爺的話,以為我不會真打她,結果我真的打了她手一下,立馬委屈的哇哇哭了,本來是撲在爺爺懷里的,可能還是想要媽媽,又撲在了我懷里。其實我知道那一下并不疼,我只是象征性的打了一下,以前有過打她打的我都手疼她還嬉皮笑臉的時候。我摟著她,問她,媽媽打你疼嗎?她梨花帶雨的搖搖頭,我說不疼你哭啥?因為媽媽打你了?她竟然點點頭。我真的有點想笑。這么小的娃子,邏輯這么清晰的嗎?不是因為疼,是因為最愛的媽媽打了她而感到委屈。

4.前一陣子,因為錢的事情和老公大鬧了一場。以前的時候,覺得兩個人談錢總歸有些不體面,可是后來發現不把錢的事情說清楚,不把界限劃清晰,日子根本沒法過。這兩年PUA這個詞挺火的,我覺得我可能遇到了最高級的PUA,那就是一直跟你戴高帽,把你舉得高高的,那么你還怎么好意思下神壇,怎么好意思撕逼?老公總是說我是個好媳婦,我很通情達理,很懂事,于是我默默咽下了很多委屈,累積到一定程度我覺得自己快要炸了。終于,我不再想做那個人人拿捏的活在好媳婦的人設里了。如果好媳婦意味著要受這么多不公平對待,要這么委曲求全,那我寧愿不做個好媳婦。擺脫了對自我的定義,終于輕松了一些。適當的求全可以,但是不要過分委屈了自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