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的矛盾來自于溝通不暢(2016 ? 2.6)

你認為你是善良的,他認為他是善良的,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善良的,既然生活的世界都是善良的,那么天天怎么就會有那些矛盾,那些不理解,那些發火,那些憤怒,那些爭吵,那些人與人之間的誤傷,然后讓我們無法駕馭情緒,以至于浪費了更多時間去成長。

以上種種來源于一個局限,人們之間表達能力不同,最終導致信息不對稱,(當然還有人的腦海里不存在共贏這個概念)也就是溝通不暢,有些人會溝通能和家人二十年不吵架,有些人會溝表現在和這個世界妥協,人家說他通情達理,懂事!就因為這些平常不在意的溝通你嘗試了,嘗到了甜頭,或者別人幫你嘗到了甜頭,更長遠的看,會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成長上,所以沒有任何理由不去思考學習有效的溝通!

我們總是和世界有關系的,只不過是聯系的深淺,有線上的微信,有線下的聊天,聊的好聊出個歡天笑語,喜笑顏開,聊的不好我們火冒三丈,劍拔弩張。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溝通的案例,小明說朋友向他抱怨,“父母逼迫自己想跳樓,”小明一聽之后,沒有想到朋友的內心需求,而是端正的幫朋友分析,正確的大道理——別人沒必要了解你,自己為自己負責。朋友那個時候,一定沒有心思去聽小明的正確分析,并且再次說他不開心原因,是父母不考慮他的感受。小明這時在想這個朋友真是不聽勸,注意,朋友已經說了兩遍,在這同一個意思上,說明小明壓根就沒有明白盆友彼時內心真正的需求,而是一味的給出自己認為對方需要的“良藥”。

如果這個時候小明調用元認知。和朋友一起抱怨,甚至抱怨的比朋友更厲害。給朋友要的需求,讓朋友把他的怨氣給發泄了。然后看到朋友能夠,理性正常的思維,不抵觸的時候。不經意間把這個,剛才要說的,正確的道理告訴朋友,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要為自己負責,也許這個時候,朋友會聽得進去。就算聽不進去,不管怎樣小明作為一個好朋友,起碼把朋友的情緒給疏導了,也算的上一次不失敗的溝通,

從而我們說跟人溝通,說正確的話不重要,重要的是說滿足對方需求的話。

哪怕,那些話在你看來對對方沒有多大幫助,甚至一點用都沒有(往往那些話才能和朋友達到共鳴)。就像一個優秀的銷售員那樣,他能夠了解,客戶內心真正的需要,幫客戶解答內心真正的困惑,耐心的去講解。這樣客戶不想買你的東西都很困難。(在生活中就遇到過一個有著多年銷售經驗的人,在大家看來就是那種好人緣,我想更多的是他閱人無數,知道每個人的需求吧,還有笑來老濕,所以也從理論上建議,剛出來工作的時候先去干下銷售,好比磨刀不誤砍柴工)

假如一個客戶去你的商店去買一個耳機。你知道,根據他說的話,覺得來一個音箱,對他更正確更適用。然后你就用力的,吹噓你自己這個音箱是多么多么的好,這是多么一個滑稽的場面。當然以上這樣很明顯。但是在溝通中對方在那個時間段上的需求不就是“耳機”么,你偏要給他正確的“音響”雖然對方需求不明顯,但是我們更應該調動我們的元認知去捕捉對方真正的需求,去有效溝通,去更高效的成長,去更多的了解人性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