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4李奕賢
? ? ? 接觸繪本源于一次偶然的朋友圈信息,參加了讀書會,里面有部分內容是成人繪本悅讀,就這樣走進了繪本的世界,開始去品味繪本帶來的樂趣。漸漸地,與孩子進行親子共讀,孩子抱在胸前,一起享受我們那段美妙的時光。不過,雖然很多時候感嘆繪本中簡簡單單的語言卻將故事非常準確的傳遞給讀者,而且因為成人的閱讀習慣總是更多的享受文字帶來的精彩而忽視了圖畫的魅力,因此對于繪本的閱讀總是有種離不開,靠不近的感覺。因為朋友地推薦來到繪本講師訓練營學習,讓我對繪本的閱讀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
? ? 首先作為一個講師,我們的身份定位與立場要保持中立,我們是引路者、是媒介者、傾聽者、促進者而非老師、專家、指導。繪本閱讀,要有空間的開放、視野的開放、對象的開放、形象的開放,也就是可以在戶內也可以在戶外,受眾可以是小孩也可以是成人,我們不但可以文字解讀也可以通過演繹的方式傳遞給受眾。其次,繪本的作者就像一個導演,要在限定的篇幅里把故事講得既清楚又好看,不但善于運用分鏡頭語言,還要有一種把握視覺節奏的能力。通過專業的學習,再回到繪本的閱讀中,發現對于繪本的理解更深刻了。再次,因為閱讀習慣問題,在閱讀繪本時也總是忽略對圖畫的研究,通過培訓,了解更多圖畫的語言,從圖畫的線條、形狀、色彩等去了解故事情節的推進,故事人物情緒的變化、領略環境的意境,而圖畫中冷暖色、明暗色的變化更是一種詮釋。繪本絕不是僅僅的“圖+文”,而是“圖*文”。在繪本與小學生的運用中,也學到很多東西,例如通過繪本閱讀,可以有很多的延伸,例如繪本具有很強的可模仿性,激發孩子創作欲望,可以讓孩子通過預測、聯想,讓學習更有效、更有趣。在親子閱讀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講故事與音樂、游戲、延伸活動結合,適當的語言和肢體表達技巧是必要的。兩天的學習,滿滿的干貨。
? ? ? 如果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運用, 那么21天的閱讀與實踐打卡,就是將我們學習到的理論進行內化,運用的好方法。我從剛開始打卡的疲于應付,到后來的享受繪本閱讀帶給我的樂趣,從被動的完成閱讀原創到主動實踐,思考繪本要傳遞的信息,認識繪本的演繹方式,充分考慮一個故事如何在短短的30分鐘內與受眾有更好的連接,互動。在一場實踐活動,要考慮繪本主題的選擇、受眾年齡的大小、故事講解的方式、環境布置、契合主題的延伸活動,突發事件的應對,控場等等各方面,要講好一個故事,用心的揣摩和帶入角色的情感、狀態,運用作為成年人的閱歷將其表現出來是絕對必不可少的。
? ? 總之,通過繪本講師訓練營的理論學習和21天的閱讀與實踐打卡,讓我更加明白,成長不僅是孩子的事,家長也需要通過閱讀成長。讓我們一起走進繪本的世界,引導孩子、讀懂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