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實不是你自己

今天看了和菜頭的一篇文章《你不重要,你的喜歡很重要》。里面提到這樣一個觀點:

“這是一個個人存在感很低的社會。不單是因為人口數量驚人,個人在群體里就像是沙漠里的一顆砂礫那么毫不起眼。更因為在這個社會里,權力、財富、名聲構成了巨大的金字塔,除了塔尖的一小部分人之外,塔身其他部分的人并不能知覺到自己的存在。人們通過依附一群人,或者依附于能聚合這樣一群人的任何理念來尋找存在感:和這群人一致的想法,一致的審美,一致的行為。

然而這并不是真正的自我,這只是對外借用,這也是自我馴化---這是一群人共同形成的幻象,用它來代替了每一個獨立的自我。

如何判斷什么是集體的幻象,什么是真實的自我呢?答案是三個字:我喜歡。”

我仔細思考了自己的生活,哪一時刻才真實的自我?

集體的幻象:

要好好干這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為了家人。

要生二胎,別人家都生了,你不生,以后孩子太孤單。

這是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我要去創業。

多加社群,廣結人脈。

很忙,沒有時間讀書,看微信公眾號文章也是一種閱讀。

······

真實的自我:

我喜歡打籃球,玩街球。

我喜歡安靜地看書。

我喜歡陪兒子一起瘋。

我喜歡吃辣的,口味重的美食。

我喜歡去陌生的地方經歷不一樣的精彩。

我喜歡新鮮的觀點和思想,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

現實生活中,集體的幻象是強大的,它不斷侵蝕著我的“自我”,它用“道德評價、打雞血、情感、安全感·····”等武器打壓“自我”,讓你從此迷失了它。

? ?我們忙著趕路,再也沒有時間靜靜地坐下來思考點什么,想想什么到底是我喜歡的?其實都不用想,只用看看你的狀態便知道。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思想會進入“心流”狀態,且會有很強烈的幸福感。每天早上叫醒你的不再是鬧鐘,而是一股熱情讓你迫不及待地睜開眼睛。

然而,知道了自己的喜歡,也只是知道而已。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就此止步不前,思想永遠停留在大腦里。我們為什么不再多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能為自己做點什么呢?我今天的努力是不是在靠近自己喜歡的事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