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與行動

讀一些久負盛名的書,比如《金字塔原理》《如何閱讀一本書》《六頂思考帽》之類的方法論書籍,會發現其實它們說的都是老生常談的,或者說是我們早就知道的東西,沒什么新鮮的也沒什么深度。也接觸到到許多分析方法,比如SWOT分析,GTD時間管理法之類的,也會覺得,沒什么,就是寫份表格,然后在紙面上權衡而已,不如心里思考體現優越感,就像我們1秒心算得到的數值計算結果后等著看著面前的外籍學生或服務員還在考慮良久再用計算器計算驗證感受到優越感。

久而久之才領悟到,那些有名且簡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的價值,價值體現在行為和表現中。思維會形成慣性模式和路徑依賴,當大腦打通一種思維通路之后,之后的日子再進行相同模式的思考就會輕松很多,比如《六頂思考帽》,一種簡單的方法,應用到了工作之中,大家都已經理解和習慣了,溝通中降低了形式成本,將有限的思考資源和溝通重點放在了有效內容上(要知道溝通的有效性是取決于思考資源低的那一方的),并且形成了慣性思維。而《如何閱讀一本書》《金字塔原理》之類的閱讀寫作方法,則在于在行動中培養一種習慣,如果說缺乏指導的行為模式和習慣,使得大家的平均分是50分,則這類書籍的價值是將平均分值提升到了60分以上,這足以維持這類書的盛名,因為再到更優秀和高效的行動方法,就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思考資源的有限,使得許多人在面臨決策時合理權重考慮各項因素,這時的思考會著重在某點或某條線上,特別是當面臨資源稀缺的時候,視線會更加狹隘。SWOT分析之類的簡單思維工具,在這些時候,就可以發揮作用,讓人們將考慮的東西寫下來,將點或線的視野拓展成二維考慮模式,并且將考慮的選項從大腦中的詞匯變成紙面上的文字可以節省思考資源,更易于拓展考慮范圍和視線,把人從稀缺感中拉回來。讓人處于資源、思考和精力的冗余狀態,普遍可以提升決策的有效性,至少可以保持做正常決策。

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快速判斷形勢做出有成效的決策,一直是讓人疑惑的問題。讀工商的人研究的是使用數學工具,發明一種決策方法,讓案例的走向曲線去擬合自己的運算預測,如果接近,表示工具有效,反之無效需要改進。現實中信息爆炸的世界,所有人都面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區別只是有人認為絕對的信息不對稱是虛無主義,比如類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當人們面對信息不對稱時,也可以先做出一點小試驗小改變,看成效行事,修正決策和行動,于是“小步快跑”模式便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行為方式,努力的人和幸運的人在生活中形成的“習得性勤奮”便是小步快跑模式的一種絕佳體現。歷史學家所寫下的文字,多以英雄事跡、力挽狂瀾等等為重,其實現實中,極少有相類似的決策事件發生,大多數需要人做的決策體現的成效,都是小范圍的正負形式。

可是當需要做出影響重大的決策時,比如尋找工作,報考大學,“小步快跑”便很難適用,需要人去盡量掌握更多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在身處環境中的人提供,而不能憑回憶和想象比如從目標公司跳槽的員工和從目標大學畢業的學生,后者提供的信息并無法保證真實,但是后者提供的信息可以用作決策者也處于跳槽或畢業后的參考。

還有一大波關于決策的書等著我讀呀!!!!!!思考,總結,小步快跑。自勉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