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9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列舉批判性思考的人應該具備的主要價值觀并且對之分條解析相對比較容易,但身體力行起來卻難上加難。你一開始以為與某個結論不期而遇,其實這個結論早就有來頭和歷史了。你已經學會對某些事物處處留心,對某些利益鼎力支持,對某一類主張加以漠視。因此你總是在現有的各種觀點之間開始批判性思考。你對這些現有觀點難免會有情感上的依戀。

這些都是你的觀點,你對它們百般呵護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當你改變自己的看法時,就好像當眾承認你從前的一切都歸于失敗,直到此刻才如夢方醒。遇到更強有力的分析推理能引導你進入全新方向時,有勇氣當機立斷地改變觀點和立場,真需要超乎常人的意志,下定決心發掘自己的最大潛能,塑造出史上最強的自己。

當然,一直不停改變觀點證明你是個隨機應變的人絕對是不智之舉。可是當你遇到新的證據和理由時,勝過你一直以來依賴的所有理由和證據,你就有必要棄暗投明、輕裝上陣。你應該傾力擁抱這個修正后的世界,信心百倍地認為這樣的世界才更加可靠。寧可在理由充分、證據確鑿時反復無常,也不要在缺乏論據、強詞奪理的結論上執迷不悟。

請牢記一點,我們思考時都有明確的目標。換句話說,我們之所以思考正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當我們思考的動機就是為了同以前的思考方向保持一致、毫不更改時,我們就對批判性思考的價值不管不顧。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變成了鼓吹者和宣傳家,千方百計地尋找更好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當前的立場。從這個角度來看,思考的過程其實就是捍衛的過程。

更明智、更進步的做法是一旦思考,目的就是讓我們的思想更有深度,讓我們的思想更加精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要不時鍛煉自己,耐心傾聽那些和我們意見相左的人的論證。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論證已經駕輕就熟,大可放心去了解其他人的論證,了解那些我們沒有真正全面透徹加以了解的論證,這樣就可以兼采百家之長而不致迷失方向。

這一點值得一再強調。我們每做一個決定時都攜帶有太多的個人包袱——經歷、夢想、價值觀、所受訓練、文化習慣等。可是如果你要茁壯成長,你就得認清這些情感,而且盡你所能,將其擱在一旁暫時不問。

只有盡力認清這些感情以及它們對你造成的影響,當別人提出的觀點可能威脅或推翻你當前的看法時你才能仔細聆聽。這種開放包容的精神非常重要,因為在有些問題上我們的許多立場和觀點并不是特別有理有據不容辯駁,它們也是別人傳遞給我們的觀點,經年累月下來,我們對這些觀點產生了難以割舍的感情。事實上,很多時候,當別人提出相反的結論時,我們都將其當做針對我們自己的人身攻擊。對一個論題過于感情投入的最大危險,就是你可能考慮不到其他立場潛在的正當理由——這些理由其實非常充分,只要你愿意聽一聽,足以改變你對這個論題的看法。

請記住:接受還是拒絕一個立場,感情上的依戀絕不應該成為最重要的基礎。理想做法是,只有在經過分析推理以后還對其篤信不疑才可以加大感情投入的力度。批判性思考的人畢竟不是機器,家事國事天下事,他們事事關心。74

讓對話一直進行下去

因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社交活動,所以當我們對他人的看法和結論不斷質疑時,我們還得考慮他們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只要與我們交流的人對批判性思維的主要價值觀和我們心照不宣,那么我們的提問就會被當做成新的證據而受到歡迎,大家對面的是共同的問題,一起結伴尋找最佳的解答。

很多人并不熱心別人來探詢他們的思考過程,常常是,別人一問到他們,他們就認為別人是沒事找茬,有意和他們過不去。有的人可能會問:他為什么要問我這么多難對付的問題?他為什么橫豎不肯接受我的觀點?如果你求知若渴地不斷追問,而他們的反應卻是反問你為什么要這樣刻薄小氣,千萬不要覺得驚訝。很多人就是不習慣別人對某個觀點的來龍去脈那樣好奇偏重要去打破砂鍋問道底。

為了批判性思考的目的而進行的論證,其面目會大不一樣。因為我們將論證看成一種機制,依靠這種機制,我們可以對當前的結論鞏固充實、刪繁就簡,因此我們使用的“論證”這個概念,其含義就變得迥然不同。一個論證是兩種不同的形式的陳述之間的結合,即一個結論和支持這一結論的理由間的結合。正是理由和結論之間的緊密結合才支撐起一個人的論證過程。76

你可以選擇營造一種氛圍,讓講道理的人可以體面而又大方地表達異見——一種歡迎討論和提問的氛圍。我們當然提倡這樣的氛圍,但讓我們實話實說吧,確實有一些不可抗拒的理由,讓我們在寫作時語氣變得不容置疑,將批判性思考的人拒之門外,甚至將他們全部撂倒。

首先,遇到一個難回答的問題,將它直接槍斃比仔細思考然后做出回答要容易的多。而且,這樣做一定讓你顯得一言九鼎霸氣外露,讓聽眾簡直沒膽量挑戰你的權威觀點。

一廂情愿的思維之所以常常揮之不去,是因為我們否認一切的思維方式常常出現。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和事實作斗爭,在冷冰冰的事實之外盡力強化升平世界的幻想。對我們共同面對或獨自面對的種種問題產生的焦躁和恐懼情緒構成了一道防護墻,屏蔽了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真實的世界,讓我們看不見其本質。

有一種一廂情愿的思考方式叫做奇跡式思考,有些事當科學還不能提供較能令人接受的解釋時,人們多喜歡依賴奇跡作為因果解釋來理解這些事物,或者試圖用奇跡來掌控科學無法掌控的那些事物。

當人們無力理解或改變自己的境遇時,奇跡式思維就變得更為強大。在這種巨大需求的驅動下,任何相信人生有隨機或偶然因素的想法都被斥為令人沮喪而置之不理,代之以奇跡式的因果關系的承諾。90

一般來說,那些建網頁、博客、寫社論、出書、給雜志寫文章或做演講的人都在竭力改變你的看法或是信仰。你要對他們循循善誘的說法做出客觀公正的回應,首先就必須找到其中的爭議或者說論題之所在,然后在找到作者要推銷給你的結論。(別人的結論就是他試圖傳遞給你的信息,目的在于塑造你的信念和行為。)找不準作者的結論,你就會曲解別人的意圖,這樣做出的回應就顯得驢唇不對馬嘴。

你應該能自如的回答我們提出的第一個關鍵性問題?

關鍵問題:論題和結論是什么?

論題就是引起對話或討論的問題抑或爭議。它是后續所有討論的驅動力。

“是什么”問題和“應不應該”問題

“是什么”問題,它們的解答無一例外地都要描述世界萬物過去、現在或將來的存在方式。這些論題都屬于描述性論題。在教材、雜志、互聯網、電視節目中較為常見,反應了我們對世間萬物存在形式和秩序的好奇。

描述性論題是指對過去、現在或將來的各種描述的精確與否提出的問題。

上述答案都顯示出世間萬物應該呈現的樣子。這些論題都屬于倫理或道德范疇,它們提出的都是關于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該有什么不該有、什么是好什么是壞的問題。它們需要的是規定性的答案。因此,我們將這些問題稱為規定性論題。社會爭論通常都屬于規定性論題。

規定性論題是指對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所提出的問題。99

結論:即作者或演說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他想讓你我相信什么結論

要找到結論,批判性思考的人首先要問:“作者或演說者希望證明的是什么?”或者“和我交流的這個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結論。同樣,作者或演說者對這兩個問題解答都是結論。

在尋找結論的過程中,你也在尋找作者或演說者希望你相信的一個或一系列陳述。他希望你相信他建立在其他陳述的基礎上得出來的結論。簡言之,有說服力了的交流或論證的基本結構是:甲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乙。“甲”是結論,“乙”是指結論的支撐材料。這個結構代表了推理的過程。

結論是逐步推斷出來的,它們來源分析推理。結論是一個個觀點,需要其他觀點來進行支撐。因此,如果有人斷言某件事是正確的,或者某件事應該去做,卻沒有提供相應陳述來支撐他的這一斷言,這一斷言就不能稱為結論,因為提出此斷言的人并沒有提供這個看法得以建立的任何基礎。111

理由是什么

我們人類總是好奇為什么有人要做出這樣的決策,為什么有人會持有這樣的觀點,而理由則為滿足人們這樣的好奇心提供了答案。

1政府只應該保護精選出來的一批瀕危物種使其不至于滅絕。2遭蜈蚣蟄傷比被很多種蛇咬傷都更危險。

上述斷言缺少什么東西,我們既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是以它們現在的形式,我們既不能說它經不起推敲,也不能說它經得起考驗。這些斷言都沒有包含解釋說明或邏輯依據來論證為什么我們應該同意它,因此,如果我們聽到有人提出上述任何一個主張,我們都只有干瞪眼,急切想知道其所以然。

以上陳述所缺的部分正是支撐其論斷的一個或多個理由。所謂理由,就是指用來支撐或證明結論的看法、證據、隱喻、類比和其他陳述。這些陳述是構建結論可信度的基礎。我們已經介紹了怎么樣找到論證大廈的兩大柱石——論題和結論的方法,本章則主要介紹找到論證大廈的第三塊柱石——理由的各種技巧。

當一位作家有個結論希望你接受的時候,他不但要提供各種理由來說服你他的結論是正確的,而且要證明為什么他的結論是正確的。

一個人有沒有頭腦,主要的標志就要看他能否提供充足的證據來支撐他的看法,尤其當這些看法存在爭議沒有定論時更是這樣。舉例來說,如果有人聲稱中國不久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的頭號霸主,這樣的聲言理應遭到以下挑戰:“請問你何處此言?”這個人的理由可能充分也可能不充分,但只有你提出以上問題并找出他的理由之后你才知道分曉。如果他的答案是:“因為我就是這樣認為的。”那么你一定對這樣的論證極不滿意,因為這個人的理由不過是結論的翻版而已。但是,如果是關于兩國預計的軍事支出和教育支出的證據,你在客觀評價這一結論的時候就要認真考慮這些證據。請記住:只有當你找到支撐結論的理由時才能判定一個結論的價值。

找到支撐結論的理由是批判性思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所謂理由,就是我們為什么要相信某個結論的解釋說明或邏輯依據。131

在我們使用的術語中,論證和推理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指使用一個或多個想法來支撐另一個想法。這樣,如果某個交流缺乏理由的話,那么它即不屬于論證,也不是推理。所以說,只有論證和推理中才有可能存在邏輯錯誤。因為一個理由本身只是一個孤立的想法,它并不能反映出一種邏輯關系。

論證本身的幾個特點值得我們加以注意:

論證必有其目的。人們展開論證的目的是希望說服我們相信某些事情或是按某些特點的方式行動,所以論證需要別人對之做出回應。不論我們的反應是海綿還是淘金者,我們一般總會做出反應。

論證的質量有高有低,我們需要依賴評判性思維來判定一個論證的質量高低。

論證有兩個明顯的必要構成部分——一個結論及其支撐理由。二者當中如果有一個我們找不到,也就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客觀評價這一論證的機會。我們無法找到的東西自然也無法對其作出評價。

最后一點需要進一步加以強調和說明。心急火燎地推進批判性思維并沒有什么意義。

他為什么相信這個觀點

找到理由的第一步就是采取質疑的態度去接觸每個論證,而你要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你已經找出了結論,現在你想知道為什么這個結論有道理。如果一個陳述回答不了下面這個問題“為什么作者或演說者相信它”,那么這個陳述就不屬于理由。要想成為理由,一個陳述必須要被演說者用做結論的支撐或根據。

一個論證由一個結論及支撐這一結論的各種理由組成。

在你確定一個人的推理結構時,你應該把每一個好像被作者拿來支撐其結論的觀點都當成理由,即使你根本不相信它實際上能為其結論提供多大的支撐。在批判性思考的這個階段,你一直在努力尋找論證之所在。因為你想對做出這一論證的人盡量公平,你就需要利用施惠原則,首先假設這個論證時最無懈可擊的,理由很充分,然后再著手進行評價。如果作者或演說者相信他正在擺事實講道理為自己的結論提供支撐,那么我們至少應該先考慮一下他的分析推理過程。后面還有大把時間來細細評價這一推理過程呢。

理由是模具,結論據此成型

理由有各種各樣的類型,主要取決于論題的種類。很多理由其實都是提供證據的一些陳述。這里所說的證據,是指人們用來為其斷言為真的某些事提供證明的具體信息。持論者往往會訴諸很多不同類型的證據來證明他們的觀點。它們包括事實、研究報告、生活實例、統計數據、專家或權威意見、當事人的證詞以及類比等。在某些情況下使用不同類型的證據比在另一些情況下更為合適,你將會發現,自己摸索出一套規則來確定哪種類型的證據在特定場合下使用較為合適將特別管用。

你經常要問:“哪一類證據可以用來證明這個斷言?”然后確定這樣的證據是不是可以找到。你應該知道,世間并沒有一套統一的“證據代碼”適用于所有嚴肅的分析推理。

使用這個關鍵問題

一旦你找到理由以后,在進一步深入閱讀或聆聽時你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溫這些理由。結論站不站得住腳主要取決理由的扎實與否。薄弱的理由必然導致薄弱的推論。

先有理由,再有結論

弱勢批判性思維很危險。當有人持有一個觀點而被你詰問得理屈詞窮時,你會發現他好像是在編造新的理由(甚至當場編造)來捍衛他先前的觀點,這時你用來警惕弱勢批判性思維的警鈴就該響聲大作了。當有人急于和你分享他的觀點,好像這是確鑿無疑的結論,而一旦他被問及有哪些理由時就變得一臉茫然或惱羞成怒,那很有可能也是弱勢批判性思維惹的禍。

毫無疑問,你本來就有一大堆看法,當你遭遇爭議的時候它們就會變成你的原始結論。隨著你對理由的重要性日漸推崇,你會經常性的期望那些結論能在支撐其理由的基礎上屹立不倒或轟然倒塌。隨著你充分思考各種支撐理由及其內在含義,你將逐步得出最為穩妥和扎實的結論。

在這一點上你必須要做自己的審查官。在尋找金子的時候你必須不停的搖晃你自己的淘金盤。要竭力避免“逆向邏輯”或“反向推理”,這樣做的理由不過是追加的一記馬后炮而已,它們會隨著你的結論而變化。理想的做法是,理由是模具,結論據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df" ],?*z?|??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23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30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134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9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53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36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12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72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8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8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82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8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9評論 1 283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10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16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