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告訴我們的另類職場秘笈

01

前晚一場特殊的電視訪談秀《長談——讓我把話說完》,在騰訊視頻等媒體進行了直播。兩位科技圈有名的“羅胖子”(羅振宇,《邏輯思維》脫口秀主講人、“得到”APP 創始人,人稱“羅胖”;被訪者羅永浩,錘子科技創始人,人稱“老羅”),就200個問題談了整整9個小時!9個小時!!

說實話,我是后期看錄播的,長達4個小時的訪談仿佛一場春晚,我只看了一部分,經受不住困意,就睡了。今天又看了最終被剪輯成240分鐘的視頻和文字精華版,真是高手過招,整個過程雖然冗長,但不會乏味,十分精彩,看后感覺收獲很大,意猶未盡!

02

節目首次以訪談的形式深入挖掘了羅永浩創業的心路歷程和精神世界,主要圍繞創業者要重點處理的關系展開,包括創業者和產品、創業、用戶、投資人、高管、員工、合作伙伴、自己等8大關系。而在這次對談中,羅永浩也首次披露了不少從未曝光的創業細節,針對自己從教師轉行到創業者,講述了自己的心路發展歷程、創業時面對的問題以及自己對錘子的理解與今后的發展規劃,并詳盡回應了外界對于錘子手機和他本人的部分質疑。

這場訪談設置了200多個問題,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羅永浩。他的“情懷”、他的“彪悍”、他的“工匠精神”與“東半球第一手機”,為我們娓娓道來。

03

我雖然不是錘粉,也不是十分看好他做的手機,但還是十分欣賞羅永浩的人格特質與創業精神和強大的內心,他的存在就像唐吉可德一樣,不屈服于命運,頭破血流地前行,用自己的死磕精神去戰斗,樂此不彼。

這次的訪談,我看到了羅永浩的蛻變過程,從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理想的斗士到有責任的企業家。

他在個體進化方面已經跨越了若干個里程碑。他不再只是個老師,不再只是個“相聲演員”,也不是(其實從來都不一定是)個“憤青”或者“大嘴”…… 他已經徹底進化成企業家了。

尤其是他在訪談中對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看法讓人印象深刻,我覺得他的一些想法對職場人士有一定的啟發。

04

羅永浩在訪談里,提出了以下另類的想法:

(1)做企業,你得全程不舒服,一覺得舒服了就危險了

羅永浩:做企業,如果老板覺得舒服就是危險的第一天,你要全程不舒服,你要一覺得舒服就是要出事,或者進入一個瓶頸期。做科技行業你如果沒有追求,滿足這幾年的利潤,后面幾年那就是倒閉的事。基本上是苦海無邊的事。

(2)“我就喜歡那種徹底辜負自己天分的天才生活態度”

羅永浩:對我為什么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地繼續做手機感到痛心疾首的所謂羅粉是有的,他們很希望我回到以前那個狀態,可以任意想說什么說什么,快意恩仇,然后想說啥說啥,想罵誰罵誰,然后呢靠做一個類似脫口秀,或者寫專欄這種方式,個人活的很好,不差錢,同時還可以很隨意,不受現在這么多約束,還要忍這么多東西,這個是善意的。

所以他們這些人會希望我不要做手機了,這個是善意的。但是這就人各有志,對,我有時候開玩笑,故意扯一些淡,我跟他們耍貧嘴,我說,我說我最欣賞,我就喜歡那種,徹底辜負自己天分的那種天才的生活態度,就扯這些耍貧嘴,這種跟他們扯這些,沒有跟他們嚴肅的去交流,但是這種人給我留言非常多,他們很希望我不要做手機了,回去像以前那樣,過快意恩仇的生活,但是對于我來講呢,事業上我是有夢想,有追求,有一個遠大目標的,所以這些就不是什么事了。

(3)“研究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是看他自己怎么說,而是看他跟周邊的關系是怎樣的”

羅永浩:判斷一個高級人才,老羅的方法是認識這個行業圈子里的高人,通過他們的評判來做參考。而要把人請來,特別是這些不愁錢、不愁工作的高人,重要的是讓他相信這件事情本身是大勢所趨、能成,然后再談薪資、期權等。

(4)“創業者在公司中最該做的三件事是,找人、找錢、定戰略”

羅永浩:用在融資上的精力應該到20%、30%,再用30%精力找人,最后剩余30%做戰略。想清楚這件事,然后再去做產品。

(5)“補短板靠找人,一定不要自己去補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羅永浩:短板要通過找人補,一定不要自己去補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過去四十年的人生證明了:若不擅長做某些事,結果現在為了做企業,刻意要把那些補足,這個一定是死路一條。換一個角度講,首先錘子遠談不上成功,但是五年也沒死。有一個流行的說法,說一個企業創業五年不死,后面死的機率就非常小了。

每個人都由長板和短板,尤其在現代社會資源配給十分靈活、便利的情況下,創業者還是應該集中經歷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短板只要達到最基礎的底線不造成麻煩(比如脾氣暴躁的人只要能達到尊重他人即可,不需要隨時都溫文爾雅),然后由其他人來補足。你只要有一個長項,社會自然會把你其他的短板補足。

(6)“一個正常公司如果到了幾百人的規模每年強制淘汰 15% 都是正常的”

羅永浩:我認識很多大企業的朋友,有人告訴我,我們公司每年的人員流失率維持在不到 7~8%是很不健康的。一個正常公司如果到了幾百人的規模每年強制淘汰 15% 都是正常的,我們無比的得益于公司過于穩定,這個是不健康的,這個是業余的,要強制 15%末位淘汰,雖然這樣很殘酷,但是這樣才能保持戰斗力,要不然公司出現一大批人緣好,但是活不行,越走越沒有戰斗力,而且成本你作為創業公司根本就負擔不了。

7)“越級匯報不是打小報告就是一種優秀的文化”

羅永浩:這個當然有,這是公司的財富。在一個企業里,在中國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我是72年出生,我小時候長大的時候在這個國家里有一個問題,老師都是價值觀有問題的人,他經常鼓勵學生打小報告,我們小時候都是這樣長大的,當然即使老師這么教育,做不健康的教育,學生里也有清醒的,認為打小報告是很丟人的事。但是到了整個社會道德觀念進步之后,今天中國有一個逆向的問題,反過來的問題就是說,很多人分不清,正常反映問題和打小報告的區別。

我自己注意到在中國普遍年輕的小伙子姑娘們他們身上有一個問題,他即使覺得他的頂頭上司主管有嚴重問題,一直忍到忍不了就辭職,辭職的時候未必都說,是跟另外同事說,再跟另外一個同事說,最后傳到我的耳朵里,我去找他問,為什么當時他有這個情況你反映,而是忍了半年最終辭職,通常的就是我不合適我就走,我也不能給我頂頭上司打小報告,其實從他事后了解的情況,那些歸入打小報的問題,他認為是打小報告,這個讓我很撓頭。

(8)“任何一個團體,總是笨蛋占了大多數”

羅永浩:任何群體或組織,總是會有20%的優秀人,80%的平庸人,都是20%的優秀人帶動80%的平庸人往前走。

(9)“真正的牛人不會主動上桿子,他等著你挖,希望你找他,上桿子就不是買賣”

他說一個企業家最核心的本事,就是“找到比自己更牛屄的人一起做事”。他對自己的新合伙人苗穎高度評價,他最困難的一次挖人是說服就是現在產品線的負責人也是我的合伙人吳德周,用幾個月的時間動用了很多社會關系甚至包一架私人飛機才搞定!

(10)“在社會上,別人對你的信任是你贏得的不是別人給的”

05

從上面羅永浩的想法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管理思想、價值觀和精神,藏在詼諧幽默表象下的,是一個具備了工匠精神、認真、執著略帶偏執的羅永浩。姑且不管他的這些思想是否正確,但確實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他告訴我們:

(1)一定要有危機意識,工作中的不舒服事常態,當你覺得舒服的時候,危險就要來臨了;

(2)為了自己遠大的職業理想,其實可以放棄已經取得一定成就但不是十分快樂的職業,重新歸零,再次出發;

(3)一個人是否是人才可從他朋友圈人員對其的看法得到驗證,因為旁觀者清;

(4)很多高管不是陷入了具體的工作細節中,就是盲目走在公司看不見的前方,創業者最該管的就是人和錢,以及戰略的制定。

(5)每個都有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堅持“長板理論”發揮自己的優勢,做自己最擅長的事,而不是堅持“短板法則”,拼命補齊自己的短板;

(6)人才隊伍太穩定不一定是好事,保持合理的流動才能有活力;

(7)不能越級匯報是職場的一個規則,但越級匯報只要不是打小報告,也有一定的益處;

(8)80/20原則適合所有組織,優秀的人只是最少數,我們要力爭成為少數的一部分,這樣才有好的前景與機會;

(9)真正的人才是不缺平臺的,你要有實力,定然有人會來找你;

(10)在職場上,別人對你的信任是你一步步修煉,長期積累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