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回不去的故鄉——李少白老師鏡頭下的古巴

圖片發自簡書App

陽下,蘑菇云升騰,天空也鍍上了金。云與霞的親吻,方寸之間顯天地之高。一個戴帽子的男人,回到家鄉卻再找不到兒時的心靈家園。鄉愁漫溢中,他如孩子般純情地奏起了小時候父母經常哼唱的歌謠。城市在夕陽西下的畫卷,神奇的云充滿立體細節,美到令人窒息。男人的剪影和城市的剪影,在夕陽之光和升騰的云的襯托下,神秘悠遠,讓人遐思。

? ?理想的夢縈,內心的追求,曾讓我們義無反顧地離開故鄉。在異國或他鄉,行走在孤獨與喧鬧的交替鋪墊的路上,故鄉是一種隱約的悵惘,蔓延著隱約的思念和遺憾。一位作家說,故鄉是一個人的羞澀處,也是一個人最大的隱秘。我們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走動和生活,那不是我們的,不會留下腳印。家,是堆滿珍貴的生活情節的,離家多年,也不會忘記回家的路。

? ? ? 故鄉之于藝術家,是永遠的愛與恨,是最大的靈感源泉,如紹興之于魯迅,鳳凰之于沈從文,美國密西西比州拉斐特縣之于威廉.福克納,哥倫比亞北部小鎮阿拉卡塔卡之于加西亞.馬爾克斯,古巴的哈瓦那之于海明威。海明威一生中超過1/3的時間是在哈瓦那度過,他說,一個使人感覺像家一樣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鄉,就是命運歸宿的地方。

? ?故鄉對藝術家最大的幫助是什么? 正如威廉.福克納所說,“我的像郵票那樣大小的故鄉是值得好好描寫的,而且,即使寫一輩子,我也寫不盡那里的人和事。”過去是造成今日我們本身的必須過程,它存在我們生命中,是永遠也遺失不了的,我們可以用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它尋覓。

? ?物質的東西都會消亡,走到哪里收獲的都只是記憶,作為拍攝者,能做的就是把這時間的故鄉扛在肩上,定格在鏡頭里。 照片是一個容器,拍攝者傾注自己對故鄉的情感,傳達自己對故鄉的理解和感受,而故鄉則給與我們無限的靈動之美和悲壯之情。

? ?我們長大了,故鄉卻遠了。城市繁華凹陷的是心靈傷口。一個有痛感有靈感有感動的“三感”故鄉終離我們遠去。故鄉的喧囂代替了孤獨,寵愛代替了傷害,虛假代替了真實。很多拍攝者把自己定格在幾十年前的時光里不愿離去,這是對故鄉的懷戀,還是對自己童年、少年的懷戀,這種感情交揉連自己恐怕也說不清楚。

? ?“故鄉”一直是個地理概念,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故鄉”已經成了一個時間概念。以前,故鄉是牽動的人的“Nostalgia”,是人回不去的地方,現在故鄉更像是人回不去的時間,基于地點的藝術正全面轉為基于時間的藝術。古巴,不正像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當你來到此地,你就是回到了時間意義上的故鄉,在這里那種集體創傷性經驗再次如照片中的云般升騰。

“那以后,因此我變得更加熱烈。古巴,噢我的愛是為了你……‘’,拍攝古巴,這時間的故鄉,仿佛告訴我們一件事的兩面:我們孤獨地一路走來,一路喪失、一路丟棄;同時我們又嘗試記憶、嘗試講述它……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