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領導好相處嗎?
你的領導好伺候嗎?
你的領導找過你麻煩嗎?
有一位朋友和我說:“他新上任的領導很不好伺候,找過所有老員工的麻煩,好像有點排擠老員工,導致其他同事都走了,現在很害怕現在的工作環境,總是要很小心…”
最后,了解到并不是他和老同事們工作能力的問題,是新任領導就是在建立自己的勢力,只有對老團隊人員下手了。好吧,這種辦公室政治,我們先不談。
我想到的是:
作為下屬的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領導才滿意?
或許你是下屬,同時你也可能是領導,都有下屬角色的你怎么看這個問題呢?
也是就說,你是怎么下屬的或是喜歡什么樣的下屬呢?
你一定有過“功勞全是領導的,責任全是自己的”職場經歷,你一定也曾委屈地嘶吼過:“憑什么?、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我們可以從2個方面來看為什么受傷的總是你?
- 1.組織架構,決定了下屬的角色
互聯網時代,都在談扁平化管理,可是再怎么扁平化,還是會有層級,好一點可能就是從原來的5層級縮減至3個或是2個層級罷了。就目前來看,企業的組織架構,還是存在層級的,只要有層級存在就會有“領導”和“下屬”的角色存在,這兩個角色所處理的工作,所承擔的責任就會有差異。
那“下屬”這個角色的功能或是意義是什么?先看一下簡化版的組織架構圖(每個公司具體的架構是不一樣的)。
“下屬”從誕生起就承擔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就由此決定了,“下屬”這個角色是某項任務的具體落地執行者,就是做事的。“領導”是某一項目的負責人,統籌者,是集成者。
“領導”是某一個團隊、某一個項目的代言人,老板獎勵的是這個“代言人”,而這個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得來的,是好是壞,總要有一個“代言人”吧,就像公司也要有一個法人代表。在我們項目有結果的時候,不可能每個人都單獨去向老板匯報你所做的事吧,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代表匯報、提交結果;表面上看來,好像結果都是“領導”,嘉獎也是領導,這只是在結果確實是好的情況下,領導只是代替大家領獎的代表罷了,回來也會嘉獎你們的不是。相反,如果這個結果不好呢,最先挨罵受罰的也是這個“代言人”啊,回來還不能找大家“算賬”了?
所以,表面上看是“功是領導的,過是自己的”,其實并非如此,功過都是大家的。因為,“下屬”這個在組織里的層級、崗位決定了其屬性。
好了,你可能會說,你是不是在替“領導”說話啊?
還真沒有,只是在闡述事實,只有認清了這個角色事實,再來講講如何做、做到如何“領導”才滿意?
- 2.為什么做好專業的事情還不夠?
很多時候,我們很多人,我之前也是一樣,會覺得很委屈,明明工作做得很好啊,結果、成績也不錯,為什么領導還是不滿意呢?
當我對“領導”這個角色屬性有了清晰了界定之后,我明白了。
1.假定,我們和“領導”,只有組織架構里界定的“領導”和“下屬”的工作關系,沒有“人”這個屬性,那很簡單了,我做好我專業的事,把最好的結果交付給“領導”就OK了,按理說,領導應該就能滿意了,可是,我們是“人”,并不是界定的那個單純的工作角色啊。
2.一旦加了這個“人”的屬性,我們和“領導”的關系就沒這么簡單了,再也不是我專注做好手上的事情就可以了,除了做好該做的,可能還要考慮各種因素了。
那怎么辦?
-
高度概括:軟硬兼施
1.硬技能:
做好自己專業的事,做到極致,拿出讓“領導”閉嘴的結果,這是最基本的,只是很多伙伴在這最基本的專業能力上就卡了,也就不要抱怨領導不滿意了。2.軟技能
我們在做好1的基礎上,考驗的是我們的“軟技能”。硬技能就是專業技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結果說話。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原來硬技能是不哆的,還需要充分了解直屬“領導”的風格、喜愛,再“投其所好”,才有可能獲得認可、滿意。哪怕我們項目結果做得再好,如果不了解“領導”的做事風格,可是吃大虧的。
比如:
有的領導分配完一個項目任務之后,是不太管過程的,他要的就是結果,而如果我們不了解,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就一直在各種反饋,如果你是領導你怎么想?
相反,如果另一個領導風格是喜歡在過程中不斷有反饋結果,而你又認為他只想結果,整個過程下來,也不會太滿意啊。
這只是其中一種,每個領導的風格不一樣,喜歡的方式也不一樣,所以要充分了解領導的方式,再“投其所好”才會有滿意的回饋。
所以,除了專業能力要足夠硬之外,更多的需要“軟技能”才能把領導“伺候”滿意了。我們之所以委屈是因為單純地認為只要做好手上的事情就夠了(可惜,好多人并沒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做到至少在專業上沒話說)。
然而現實并非如此,除了做好專業的事兒以外,需要更多的是看懂、摸透“領導”的風格,這就是為什么那些看起來好像沒做什么事兒,卻很受歡迎的原因。他懂得“投其所好”,這個拼的是可是情商。
如果覺得不喜歡這樣,那就把手上的事情做到極致,亮出真本事,按1的方式交付結果就好了,當然,也就不奢望會得到什么認可或是嘉獎了。
工作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硬技能是基礎,軟技能才是決定你做的事、產出的結果,是否為領導滿意的。
所以,明白了為什么受傷的總是你了嗎?
[52/100]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分享!
如需轉載聯系授權并注明出處:
來源:簡書,作者:陳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