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去年五月份去的大西北,分別去了西寧、張掖、敦煌三地,共玩了十天。一望無際的草原、雪山、羊群、湛藍的青海湖、宏偉壯麗的地貌景觀,像是給人開了眼角般拓寬了視野,也終于明白了地理老師的那句“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言
這十天的路程有太多太多可說的景觀與路上的故事,今天先說給印象最深的張掖丹霞地貌景觀。
丹霞地貌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砂巖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搜狗百科)
張掖有冰溝丹霞與七彩丹霞兩個景區,其中七彩丹霞主要是看顏色,冰溝丹霞是看形狀。兩個景區在同一條路線上,但聽青旅老板推薦日落時分看七彩最好看,而冰溝丹霞在白天光線最好的時候去看為好。
所以我的行程就是上午去冰溝丹霞,下午去七彩丹霞。
? ? ? ? ? ? ? ? ? ? ? ? ? ? ?冰溝丹霞
冰溝丹霞位于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從市里坐大巴車大概一個多小時到景區。我到時差不多十一點鐘光景,日頭正盛,景區門口只有稀稀落落的三五個游客,檢票人員也都很清閑。門票是六十元,包含觀光車。
景區很大,進去后就坐觀光車到了第一個觀光臺,讓我們自由去參觀,結束了再回來坐車前往另一個觀光臺,共有三個觀光臺。
我循著路徑向上走去,拾階登上高處的觀光臺,向四周望去,土紅色的丹霞地貌景觀直到天際線那邊,在大海一樣藍的天空下,更像是時空穿越到遠古時代,甚至能夠聽到歲月的回聲。
經過千百萬年風霜雨雪侵蝕的地貌,被大自然雕琢成一萬萬種姿態,有的像盧浮宮一樣的城堡,有的像一根根石柱挺直豎立,有的像一雌一雄兩頭駱駝在訴說甜言蜜語,還有的像宮廷侍女在交談著什么。
游客少,景區大,所以在里面逛的時候經常好久都碰不到一個人,自己一人置身在大天大地之間,流連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總恍覺自我也與這壯美奇觀融為一體了。
? ? ? ? ? ? ? ? ? ? ? ? ? ? 七彩丹霞
下午三四點鐘光景進了七彩倒下景區,門票也是六十,同樣,也包含觀光車票,和冰溝丹霞一樣,七彩丹霞也是在典型景觀周圍設置了觀光臺,記得好象是有四個。
前面說過,七彩丹霞主要看顏色,沒有那么多奇形怪狀,地貌景觀相對來說也都比較低,像一連成一片的小山丘。
進景區沒多會,天色就陰沉下來了,這種時候,看七彩丹霞效果很不好,顏色不明亮,對比也不明顯。不過對于我這種從未見過丹霞地貌的人來說,還是很震驚的。
七彩丹霞沒有那么多的奇形怪狀,地貌景觀相對來說也都比較低,像連成片的小山丘。而在山丘側面就是彩色的了,一般由紅色白色黃色,顏色分布很有層次,就像是連在一起的色帶,是由上帝手拿調色盤畫出來的。
陰沉天氣中,這些顏色看起來都灰蒙蒙的,覆蓋了很多塵土。不能看到好的色彩效果,很多人都很失望。
下午六點多光景,當大家快要從三號站臺離開的時候,西邊天空的那一大片厚厚的烏云終于散開,太陽重新照耀大地,有了光線的洗禮,原先的色彩明亮了起來,層次感也出來了。
再加之,即便是同一種顏色的砂石,有光線照到的地方是一種顏色,背面照不到光線的又是完全另一種顏色,所以,這下將原本的顏色數量簡直是擴大了一倍,豐富極了。
在第四個觀光臺上,人們擠在一起,一邊欣賞西邊日落,一邊觀察著日落光暈下丹霞的色彩變換,拿著相機,拍個不停。直到最后一班觀光車使命催促,我們才在夕陽中依依不舍離開這幅大地之畫。
? ? ? ? ? ? ? ? ? ? ? ? ? ? ? ? ? ? 末
感覺去了那么多地方還是寫不好游記,語言太蒼白了,還好有照片來湊。
原先打算這一篇將張掖之行全寫上,沒想到這兩處丹霞就寫了這么多,感覺要把整個西北行寫完要寫多篇了,還有好多路上遇見的人事等等。
想了解此行程中其他地方的朋友可以留言哦,我可以先把大家想知道的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