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讀完準備開始第二遍,一般讀兩遍以上的書都是我覺得有改變我認知的新知識且信息量大,第一遍有很多地方?jīng)]有完全理解透,需要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再鞏固和加深記憶。
第一遍粗讀完以后有幾處印象深刻的怕自己忘記記錄下來:
第一:學習的本質(zhì)是理解知識而不是記住知識,主動學習的效果遠比被動學習好,不要什么都想學什么也沒學好,有主題的主動學習,不理解的地方反復多次查閱資料和別人交流互動,這個過程會給大腦帶來長時記憶。
第二:提高知識留存率最好的方式是輸出而不是輸入,留存率決定了學習的效能,如果能把高深的知識變成平實的話說出來,那么知識才是真正的被吃透,知識在大腦中的留存率也會更高;如果輸出的內(nèi)容自己和別人都看不懂,那說明還沒有完全吃透這些知識,那就繼續(xù)學習。輸出最好的方式是:以教代學,把學過的知識試著講給別人聽。把這個方法運用的爐火純青的人比如樊登老師。
第三:知識的攝取不在量而在質(zhì),尤其是在生活節(jié)奏如此快的現(xiàn)代生活中,不要“學習焦慮”,何為“學習焦慮”?一個月看七八本書,上五六節(jié)線上課仿佛只有每天把一項項任務打勾才算有安全感。在信息大爆炸時代,我們每天接受到海量的信息,這個時候更應該篩選知識,有針對性的選擇對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幫助的能帶來長遠意義的知識,否則就是浪費時間,畢竟我們的時間那么有限。定位好自己需要的知識,反復揣摩輸入或者和別人交流,把知識真正消化吸收,存儲到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里,在需要時提煉出來。
以上就是第一遍合上書能想起來的內(nèi)容,書中還有非常多精彩的地方。
這是一本提升學習力的好書,也是一本改變思維的好書,非常實用,也影響了我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