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暘夜
羅一笑事件發酵至今,可算是暫告一段落了。從一開始聲勢浩大的轉發捐助,到后來曝出羅爾有房有車卻向網民求助,網友和媒體深挖羅一笑治療費用開支,證實醫保報銷70%以上。此后一系列采訪,羅爾說的話被逐字逐句解讀,引得眾人口誅筆伐,血戰一場。
此次事件中,羅爾與某機構營銷之事毋庸置疑,他多次親口承認,名下房產等也都屬實,在文中明確指出無力負擔醫藥治療費用也是證據確鑿,其誘導欺騙之嫌無法清洗,被稱為“帶血的營銷”恐怕并不為過。
前兩天討論得沸沸揚揚,各種說法,譬如消耗公眾信任與善意,譬如畢竟孩子病了是真,譬如嘲諷網友先熱切轉發一見勢頭不對又群起攻之……不一一舉例,但我想在這里探討的是,這一次營銷的最開始,所謂的轉發捐1元,為何能獲得如此成功?
除去通過各渠道捐助真金白銀的好心人之外,應該有不少只轉發,沒捐錢的人,這些人,有多少?在后續事件中,又持何種論斷?是感到被騙,痛心疾首,憤恨異常,還是覺得并無損失,無動于衷?
從人性最真善美的層面來揣度,假設所有人都是出于絕對的善意,認為轉發一次,就能夠或可能會給羅一笑小朋友送去1元捐款,這種做法,就真的絕對無害,也無可厚非么?
在最初火遍朋友圈的那篇文章里,我既沒有看到羅一笑小朋友的診斷書、詳細病情信息,也沒有看到具體費用支出等資料,簡簡單單一句轉發捐1元,這項“公益”也沒有任何詳細、具體、可操作、可監督的執行方案和說明。
那篇文章寫得如何姑且不論,連求助、募捐最基本的信任背書也沒有,大量“好心人”選擇了盲從。
我對公益不大了解,但曾經在朋友圈看到不少輕松籌的求助,里面不但要先證明“生了病”,而且還要證明“負擔不起”,在這個基礎上,的確有社會救助需要的人們,還得公布需要籌款多少。盡管輕松籌上也有不實信息,恰恰是在公益這一項上,有那些鉆空子的人,我們才要求困難的家庭先把信任基礎搭建起來,才好將善意更好地傳遞到真正最需要的人手上。
可嘆的是由于看過了太多求助,對于不時出現在朋友圈的求助文章,也漸漸麻木起來,有時候根本無力去點開。而一篇“該有的什么都沒有”的文章,卻火遍了網絡,我不得不在此反問各位“好心人”,各位帶血營銷的助力者,你們真的沒錯嗎?
公益機構賬目不透明,網友大罵;媒體不核實信息發布新聞,網友大罵;眾人到處散布未經核實的消息,網友大罵……那么到了網友不經核實、不看證據,盲目轉發的時候,該不該被罵?該不該反思?
究竟是出于善意轉發了文章,還是因為這免費一動手就能彰顯“我是個有愛心的人”?這免費的好人卡,拿得是輕而易舉,消耗的是個人的公信力。
個人的公信力這一話題,不知眾好人有否想過?
朋友圈是一個什么地方?匯聚朋友、家人、工作伙伴的社交圈,發布的狀態展示著個人的生活狀態和形象,轉發的消息代表著個人的傾向和立場,這是一個展示自我,也是一個溝通個人與他人的直接平臺。
看到一篇煽動力極強的文章,不問事實、不加核實予以轉發宣傳,可以說明你是一個有愛心、有同情心、感情豐富的人,也同樣證明了你的魯莽、愚蠢和輕率。因為你正將一篇隱瞞實情、具有誤導誘騙嫌疑的文章,蓋上個人的認證章,簽署好大名,賠上自己的公信力,向你的親朋好友傳達你的立場——此事為真。
不認可不相信不支持為什么轉發?有否理性思慮、鄭重考量,轉發時說上一句“此消息未經核實,我出于xxx原因轉發,并非號召捐助,請諸位獨立思考、自主決定如何處置”?還是直接轉發,復制了一串煽動性的說辭,更加立場鮮明地振臂高呼起來?
轉發者無辜嗎?無論你出于善意惡意或者無心之意,無論你事后寬宏大量或憤慨萬分,都改變不了你為帶血營銷出了一份力的事實。
羅一笑事件不是羅爾一個人能做起來的,是在成千上萬的網友幾乎不動腦子的無條件幫助下做起來的。這鍋,轉發過的人,背不背?
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盲目從眾,于是謠言橫行;喪失理性客觀的態度,一味熱血涌動,于是被利用。一次如此,兩次如此,個人的信譽直接在最親密的社交圈里下滑。
轉發真的不要錢嗎?我倒是覺得,還不如直接去捐1塊錢以表善意,因為一次轉發消耗的形象值、公信力,遠遠不止1塊錢。
或許有人認為,我在小題大做,羅一笑小朋友病了是真的,只要能得到好的治療,那就算受騙了,也是值得的。
并不。
我們之所以強調做公益的時候賬目應當透明、真實,要把錢捐到最需要的人手里,是因為人的時間、精力乃至金錢,都是有限的。
人沒有高低之分,生命沒有貴賤,但病情有輕重,需求有緩急。假使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和王思聰同時病重,人們集體捐款給王思聰而不是貧困的孩子,豈不滑稽?
一個人的善意可能是無限的,誰不想天下所有需要救助的人都能獲救?但最直接的,錢包里的鈔票是有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1000塊的賬戶里,給了這個就沒法給那個,平攤下來就越來越薄;24小時,能用于關注外界救援的時間是有限的,關注了這個孩子,就只能放棄那個病人,留給其他好心人去幫;一具肉體,分身乏術,去了貧困山區就去不了災害現場……
這樣簡單而淺薄的道理,恐怕沒有誰不懂。
而現在,羅一笑小朋友的監護人,明明有為孩子治病的經濟能力,這就只屬于家庭的不幸,并不需要消耗社會公益資源。
這么多人的注意力、精力、金錢,集中在本不該集中的地方,原本或許應該為另一個孩子發起的捐款沒有發起,或許本將流入另一個家庭的救命錢沒有送到它該去的地方。也許在群情激奮中,也許在口誅筆伐時,某一個不幸的人走向了絕路,一雙父母黯然心碎,一個家庭陷入悲痛……
這一切不是羅一笑的錯,是羅爾的錯,是各位,轉發者的錯。
“只是轉發一下,不是真的更好,那意味著那個孩子沒有生病,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在救命。”
“轉發一下又不用你怎樣,這點愛心都沒有還是人嗎?”
“就算羅爾有房,做的還是善事啊。”
并不。
并不。
并不。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說的話、做的事負責,每個人都有義務,用腦子去思考,而不是給喝女兒血的營銷人當工具。
造謠可恨,傳謠也可恨;詐騙可恨,協助詐騙的幫兇也可恨。
不管你為面子嘴硬也好,不管你真心實意這樣想也好,現在,你敢問心無愧地說,我沒錯,我不后悔,我應該嗎?
如果再給你一個機會,你依舊被打動,依舊想轉發,你愿意寫上一句“事實未經核實,請謹慎斟酌,獨立判斷,如有可靠消息請告知”嗎?
誅心地問,如果你真是出于善意嗎?還是為了一枚“不要錢”的好人勛章?
201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