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餐吃什么,這事擱在全個各地,都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家家都有個自家的喜好。但總體來說,還是有些規律可循的。
? ? 比如說到了北京,得吃點地方特色的。看《失戀33天》里面,文章演的王小賤和白百何演的黃小仙被客戶李小姐一大早叫起來,王小賤痛痛快快的罵完人之后,帶著黃小仙吃早點,一開始說要喝豆汁,黃小仙說不喝這種臭烘烘的東西,王小賤又說要吃雜碎,黃小仙說為啥一大早吃羊下水,多騷氣。嘿,還真是,如果不是北京人,怕是吃不慣豆汁和羊雜碎。豆汁我沒喝過,想是榴蓮一類,兩極分化的東西。
? ? 羊雜碎作為早餐,不只是北京的傳統,有一年我在內蒙,呼市的人也有這個習慣。呼和浩特的冬天來得早,過了十月一,天就一天涼比一天,早上吃完熱氣騰騰的羊雜湯,一整天都暖和了似的。一碗好的羊雜湯,味道必須處理得當,羊下水的騷味,以及羊肉的膻味都要控制得法,否則羊雜湯就沒法下咽了。羊雜湯要配蒜苗,喜歡香菜的,也可以來點香菜。湯有了,還得有點硬貨,一般的館子,都會配一個焙子,這是呼市特有的小吃,金黃色,外邊有一層一層的薄脆,看起來好大一個,因為是發面,所以里面十分的松軟,而表皮經過燒烤的地方,卻又帶著酥脆。焙子和羊雜一起吃,我一般也就吃半個,一個太大,吃不完。焙子也可以單獨吃,只是沒菜搭配,有點干噎饅頭的感覺,所以焙子里面要加點配菜,里面加點啥呢?我吃過一次加料的焙子,里面加的是羊肉餡的蒸餃和咸菜,還有的在加個茶葉蛋,像是漢堡,也有點肉夾饃的意思,但是吧,都要大一號,比起來麥當勞的巨無霸,這才是真真正的巨無霸。內蒙的幾個同事,一人拿起一個,大口大口咬起來,這東西,嘴小了,咬起來費勁,得大口大口吃,看的我一愣一愣的,民風彪悍,吃個早飯也這么彪悍。
? ? 除了羊雜湯,我一個來自海拉爾的同事,帶我去吃過另一種特色的內蒙早餐,奶茶陪果條,在搭配羊肉大包子。奶茶不是繞地球三百圈的那種,是一種咸味的奶茶,據我的同事說,不放糖最好喝。第一口喝,還真是不習慣,后來喝了兩次,倒覺得還不錯了。奶茶里面要放炒米,炒米不是大米,是一種糜子做的小顆粒,干吃起來嘎嘣脆,放到奶茶里跑一下,就軟綿綿的了,吸收了奶香,吃起來另有一個風味。果條是一種油炸的條狀的甜品,想是和老北京搭配豆汁的馬蹄是一種東西。內蒙的老板也好客,看我們去了四個人,來了一大瓶的奶茶,就是早年間家里用來裝熱水的暖水瓶。我們三個嚇壞了,這肯定喝不完,趕緊讓老板給換了小壺的。海拉爾的同事倒是很淡定。一大早吃純羊肉的肉包,我們三個沒人吃了一個,嘗了下味道,就趕緊打住了。海拉爾的同事,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飯,這哥們心滿意足的說,想起了自己的高中生活,大早上喝奶茶,吃肉包的日子,上了大學,去了杭州,就只能想念了!
? ? 早餐雖然花樣繁多,但總結起來,無非以下品種的搭配,1、包子、饅頭、發糕之類的蒸食類;2、面條、米粉、大米之類的煮食類;3、油條、果條、焦圈、馬蹄、麻球之類的炸食類;4、咸菜、泡菜、腐乳之類的腌食類;5:豆漿、牛奶、酸梅汁、奶茶之類的流食類;6、炒飯、炒粉、炒面、炒餅之類的炒食類的食物;7、面包、火腿、三明治之類的西餐類食物;8、豆汁、羊雜碎、炒肝之類的怪食類。總結的不一定完整,也不一定正確,但意思是這么個意思。
? ? 包子、饅頭作為早餐,該是大多數地方的通配,在上海、杭州,你會看到滿大街的甘其食和芭比饅頭的點,賣的就是包子和饅頭,但是經過了程式化過程整出來的包子和饅頭,總覺得少了點什么,有一次我岳母吃了下,評價說,這饅頭吃起來太黏了,不爽口,我細細回想了下,應該是這個原因。包子的餡料,歷來是豐富多彩的,我在蘭州的一家店了,吃過幾種比較新鮮的搭配,有兩種吃起來竟然十分意外的好吃,一種是地衣搭配豆腐,一種是茄子搭配肉末。地衣在甘肅的方言里,叫地達菜,我一直聽不清老板說這個包子的名字,我一直買豆腐包吃。在蘭州待了一個多月,天天去這家店買包子吃,老板也知道了我的口味。茄子搭配肉末的餡料,該是用了點魚香的料,但是西北的風味,沒有甜口,不像上海和江浙的菜,多多少少都要放點糖的。吃起來微辣而綿軟,茄子經過蒸籠蒸了之后,有點水分,但是被面皮吸收了一部分,口感剛剛好。包子到了上海,要煎著吃,就是著名的生煎了。杭州也有生煎買,在上班的公司樓下就有一家高祖生煎。除了大個的肉包,還有小籠包,小籠包說不上是哪里的發明專利,我在呼和浩特、南昌、長沙都見過打著杭州小籠包招牌的店,但是在杭州卻沒見到過,杭州最好吃的小籠包,該是新豐小吃的蝦肉包了。我不到兩歲的女兒,對這種美食沒有一點抵抗力,有一次一口氣吃了四五個,還哭鬧著要吃……
? ? 早餐吃面還是吃粉,想來該是劃江而治了。但也不一而足,杭州和上海的蔥油拌面,蘇州的頭湯面,都是南方的美食,南寧、南昌、長沙早上起來嗦粉,也是一件樂事。北方反倒是少了早餐吃面的傳統,我只見過蘭州人,一大早吃拉面的熱情。嗦粉這個說法,我是來長沙之后才知道的。這個字十分的形象,你想象下粉店里此起彼伏的嗦粉聲。我長沙的同事跟我描述過這樣一種場景,一大早,帶著茶葉茶杯,來到常來的粉店,這店得大,一般都是老字號,一定還有幾個熟人遇上,要一碗粉,茶水沖上,開始閑扯家常,這家說我孫子上了那那的大學,好得不得了,哪家言,我孫女新交了個男朋友,真是一表人才。等粉上桌,慢慢嗦,吃完也不著急,慢慢喝茶,像是北京的茶館,一早上的時間,就慢慢消耗過去。長沙的粉店,真是個愜意的好地方。
? ? 油條在天朝也有些傳統了,據傳說最早是在宋朝,叫油炸檜,翻譯過來就是油炸秦檜。史書上沒有關于這個的記載,倒是有一種叫“寒具”的食物,現在應該叫撒子。這和油餅,油條都是一個系列的。油條的搭配,各具特色,有配豆漿的,也有陪豆腐腦的,在我的家鄉,油條要搭配胡辣湯。最有名的胡辣湯,當屬逍遙鎮胡辣湯。老家以前沒有超市,農村人要交易,就得等到集市開,集市是有時間的,不是每天都有,比如說,我老家的集市每逢2、5、8這三日開集,去集市,我們叫趕會,每次趕會,對我來說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能吃一碗胡辣湯,如果老媽心情好,還能吃一盤水煎包,如今漂泊異鄉,這道豫中的美食,成為了記憶中揮之不去的牽掛。至于果條、焦圈、馬蹄、麻球之類的油炸食物,該是作為中式甜點而存在的。類似于桂花糕、芡實糕、綠豆糕的存在,拿來做早餐,也是為了滿足愛吃甜口的各位。
? ? 早餐一般少有正經菜,像咸菜、榨菜、泡菜這種偷懶的菜,就體現了作用,既調和口味,又簡單方便。我來杭州之后,常吃榨菜,我岳父有一次吃到榨菜,贊不絕口,問我多少錢,他本來想這這菜應該便宜,我說一塊錢一包還是兩塊一包,他話到嘴邊,硬生生的收了回去,老人家可能覺得這菜該是一塊錢一斤。老家有一種咸菜,叫芥菜,俗稱芥疙瘩,和白蘿卜類似,但是只能做腌咸菜,如果和蘿卜一樣炒菜吃,實在是難以下咽。以前我姨在天津,每次回家,我媽都準備點芥菜、豆瓣醬。我媽說他們在城里吃慣了山珍海味,來點土菜,吃起來更感新鮮。
? ? 出差的時候,常常住酒店,酒店的早餐一般有一套固定的配搭,一般會有粥,有牛奶,有咖啡,豆漿算是選配。主食一般會因地制宜,但是蛋炒飯會是標配,還會有一種本地特色的主食,比如說內蒙的酒店,早餐會有筱面。長沙和南昌的酒店,都會有炒粉,南昌是圓粉,長沙的會是扁粉。一般的酒店還會有水果搭配。這早餐看起來豐富多樣,但是卻是為異鄉人準備的,任你怎么搭配,也吃不出家鄉味道。特別是逢年過節,如果你恰在酒店,那種“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便更為強烈,說到底,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還是家里的味道,那一份溫暖,明亮,照亮心底的愛,才是心靈最好的美味。今日恰逢重陽,這詩倒也應了景。
? ? 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