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思維限制了孩子的成長空間

又是每年的7,8月份,每年高招報考,中招招報考的時間。有的孩子明顯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有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這是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別,這也是家長與家長之間的差別。



這些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朋友A的孩子的高考成績出來了,不理想,夠得上三本,但是好三本夠不上。我問孩子喜歡什么專業不知道,問孩子將來喜歡干什么,孩子都回答不知道。就連一個想法“財務管理”也被自己的媽媽扼殺了,因為將來不好就業。



都17,18了,竟然不知道自己喜歡干什么,連自己的夢想更不知道是什么。我很無語,如果是我成長的那個年代,我相信這些回答的合理性,因為父母都是農民,沒什么見識。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這些孩子都出生在90年代末,父母大多是有文化的,至少是中專畢業的。但是這些父母因為思想的局限性,因為思維不開闊,導致孩子們的思想與思維方式非常狹窄。



其實,做父母的,你可以不懂教育,你可以經濟貧窮點,但是你得知道學習,去搜尋一些對你有用的東西。這是一個網絡共享的時代,這是一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人頭地,成為名人的時代。在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你都去了解,了解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的長處與短處,了解孩子內心最大的夢想,了解孩子在做著怎么樣的努力。


我的教學生涯不長,但是我經常鼓勵孩子們討論自己的夢想,大膽的想象,大膽的表達。她們的表達連我都想不出來:


有的孩子將來想做個演員,很有人氣的明星,這樣的孩子很自戀;


有的孩子想做歌手,當紅歌手,因為平時喜歡唱歌


有的孩子喜歡當畫家,書法家,因為字端正漂亮


有的孩子喜歡做個企業家,當個大老板,因為天生知道賺錢,利用自己的資源來賺錢;


有的孩子愿意做個賽車手,因為愛車,天天玩電子玩具汽車;


有的人喜歡當美容師,愿意讓老師永遠18歲,天生愛美的女生;


還有的孩子竟然說不知道喜歡干什么,因為對他來說,喝茶,看書,散步就是最大的快樂,我不知道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少年老成呢?


看看孩子的想好多美好呀,聽聽孩子們美好的愿望,讓她勇敢地去暢談她們內心的愿望,因為他們愛這樣的未來!


我告訴我所教的孩子們,為自己負責,為自己將來的生活負責。上學的目的就是學會生存,學會學習。我從來不給孩子過多的負擔,我從來不限制孩子的言論。在我的課堂里,我喜歡提問題,喜歡孩子們回答,哪怕她的答案真地千奇百怪。因為生活就是經常讓人出其不意啊!我喜歡孩子們放飛自己理想的翅膀,在想象中飛翔!


孩子們之所以能夠有夢想,能夠樹立自己喜歡的夢想,那是因為孩子們聽到的東西,孩子們看到的東西。


每個成人在年少的時候何嘗不是有夢想,有理想的孩子呢?在讀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正式開始探索這個世界了,所以每個孩子都要強烈的好奇心,問這個,問哪個。每個孩子有了自己喜歡的老師,喜歡的玩伴,喜歡的事情。


而我們做成人的,要順著孩子的好奇心,引導下去,合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就好比,孩子對家務活感興趣,我就讓她幫助我干;孩子會模仿老師的樣子,自己把所有的動物娃娃放在一個個板凳上,然后自己坐在他們的前面,給他們講古詩,講孩子知道的東西,我給孩子伸出一個大拇指“真棒”。孩子特別喜歡聽到這個詞“真棒”,那是對她的肯定。


在小學階段,現在的孩子的閱讀量太少。閱讀這件事不要依靠學校,依靠老師,而要依靠家長。家長要培養孩子堅持長期閱讀的好習慣。讓孩子讀點兒童文學,讀點名家人物傳記,讀點經典兒童書籍。


讓孩子在閱讀中,品嘗大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時間久了,這些優秀的品質會印在孩子們的腦海里,從而成為孩子們的目標,她也要成為這樣優秀的人物。


在閱讀中,孩子們會感受到人物的成長故事。凡是有理想,有夢想,有抱負的人,成長之路都是曲曲折折的。成功之路不是一馬平川,不是康莊大道。



在閱讀中,孩子們會找到自己更喜歡讀哪類專題的書籍,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而有一天,孩子會開始沿著自己的興趣走下去,努力下去,會追尋自己想要的成長!



我想如果大人合理引導,在小學階段結束時,孩子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


別每天提考試考試的,考完了,忘完了。孩子們的大腦又回到空空的狀態。只有那些他感興趣的東西,他才會記得牢固,因為熱愛。


哪個國家沒有考試,哪個行業沒有考試,可是考試分數又不是一個人的全部。所以別把考試看得那么嚴重。但是一個人得有學習能力,這個學習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學習能力需要家長的引導與培養,老師幫不了多大忙。


家長一定要開闊視野,打破原有的思想格局。多看點孩子成長方面的書籍,多帶孩子出去走走,一起運動,一起旅游,一起聊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只有家長足夠地了解孩子,才能給孩子一個合理的引導。


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了解這個社會。在這些集體活動,孩子會接觸到不同的人,總會遇見可以孩子喜歡的小伙伴。


在這樣的成長中,孩子世界會越來越大,加上自己閱讀過的書籍,他們會構建自己內心的思想格局,會知道現實與閱讀的故事會吻合,也會有差別。


因為自己閱讀的深入,因為對現實的了解,會讓他們產生一些強烈的美好的愿望,我能為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做些什么?我能為自己的家庭做些什么?我能為父母,為自己的小伙伴做些什么?看看人生的目標,就是這樣一點點清晰的。


所以為父母的,要做成長型父母,要不斷提高自己,因為你的視野,你的思想格局決定了孩子們的成長空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