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經歷三觀崩壞是什么體驗?

讀書 電影

自從上周看完HBO的《切爾諾貝利》,最近心里一直纏繞著“蘇聯”這個“樓蘭古國”。

昨天讀完了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二手時間》,長篇幅地采訪了92年至今這接近三十年里“前蘇聯人”的回憶和人生。

蘇聯人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由”,剛開始有的新奇、有的充滿信心、有的充滿疑惑,也有大部分人對帝國的落幕感到痛心。二十多年過去了,大家才發現被騙了,資本主義的空氣原來沒有那么甜。

在歷經三觀崩塌之后,更多的俄羅斯人陷入“虛無”,極端的為了活在蘇聯選擇臥軌自殺,更多地是帶著被美化過的回憶繼續“活著”。

從書中受訪者的訪談看來,蘇聯人就像是被“抽去了脊梁”的靈魂。

816

端午假期奔著《切爾諾貝利》的余溫去了816地下核工廠,這個克隆于404廠的超大洞體,跟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結構幾乎一模一樣。

從1967年開建,到1982年停工,工程兵在深山中施工15年,最后還沒投入使用就停工廢止,816廠后來由核軍工專制自謀出路,現在成了化肥公司,當年地下的核工程成了旅游景點。

15年,那是一代人的青春。

從25歲到40歲,一直告訴自己在做一件偉大的事,然后突然告訴你一切都是徒勞。

我很難想象,當得知“工程廢止”的時候,那些敲著榔頭的中年人想的是什么?

突然發現自己前半生信奉的一切都是假的,所做的事情都是無意義的,我想剩下的時間,會在試圖校正三觀的糾結中度過。

讓我想起前幾天看《雪國》,島村的人生觀——一切都是徒勞的。

《雪國》中的哀傷是人生“虛無感”的哀傷,而816工程的遺址在我看來更像是慘敗的落櫻,歇斯底里的絢爛后,窮盡竭力的哀傷。


假設黛玉葬的就是櫻花

三觀

一套邏輯自洽又穩固的三觀,是人生的壓艙石。

它指導著你做重大的決策,給精神提供庇護。

宗教的本質就是這么一套精神社保解決方案。

一套穩固的三觀,是人生航程中的錨,讓你不會迷失方向。

世俗生活中所提倡的一切價值,都是不可靠的,例如愛國、金錢......別說太久,就算是30年,世俗價值的變化都足夠讓你應接不暇。

什么樣的三觀是一個好的“精神解決方案”?我想應該至少是邏輯自洽,穩固不變,只有邏輯自洽才有信服力,只有穩固不變才有可靠性。

一份好的“精神社保”可以保證有生之年不會“三觀崩壞”,如果可靠性更高,還可以傳給自己的后代。

18到25歲,我自己告訴自己,趕快找到,直覺也告訴我,快要找到了。


反應堆鍋底
反應堆鍋底
樓道文字
儀表
車間上的文字
入口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