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小姐姐是不應該太有憤怒的情緒的,好像當你難過時,當你憤怒時,我們周圍的人都告訴我們不要這樣,忍忍,調節一下。我今天在《非暴力溝通》上看到憤怒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求。如果我們能夠借助它來提醒自己——我們有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我們的思維方式正使它難以得到滿足,那憤怒就是有價值的。
原來,壞情緒也可以有價值。我經常在提醒自己要學會接納,活在當下,可惜,都只是紙上談兵。我覺得,我是應該接受我的憤怒的。很多時候,憤怒是內化的,我攻擊的是我自己,覺得心里委屈,心塞,但是,更多的時候,因為中國人思維的特性,我的憤怒往往攻擊的是我身邊最親近的人。我有情緒,我周圍的人也會有情緒,最終,就小問題升華成了大沖突,互相傷害就開始不斷重復。有人這么分析,要想脾氣好,就要學會認錯,學會柔和,學會隱忍,學會溝通,學會放下,學會感動,自認為以上幾點我做的都還不錯,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隱忍治標不治本,好似深海下的火上,被壓抑著,平時可能風平浪靜,可是一旦爆發,就會翻江倒海。這條可以拋開不學。同時,我發現,我的溝通技巧是有問題的。
問題一:始于指責,終于指責。一旦我覺得憤怒,第一表現是嗓門大,喪心病狂,抓到人就擺臉。到最后總是以指責對方結束。
問題二:希望讓別人覺得內疚。我會細說對方的各種錯誤如何低級,完全摒棄了同理心,就希望對方低頭承認自己豬都不如。
問題三:專注于評判對錯,而非解決問題。常常忘了解決問題是第一要務,總是忙著為自己的憤怒找個出口,要爭個你死我活,抱著打敗對方的心理,咄咄逼人,卻經常吵完架發現問題還放在那里,壓根沒有改變。
問題四:措辭不當。一旦憤怒以來,所有的語言都變得爭鋒相對,咄咄逼人,方式方法也有很多種,冷嘲熱諷,撒潑哭鬧,言語惡毒,哪句話傷人就揀哪句話說。
問題剖析完畢,那么,真正有效的表達憤怒的方法應該是什么樣的呢?首要原則是無需壓抑憤怒,而是專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依此是:(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3)體會自己的需要;(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只有這樣,才能就事論事,盡快解決問題。而不是不斷糾結在目前無解的問題上,更不是以互相傷害作為代價。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這樣,才能把互相傷害變成一起開心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