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羅胖的一篇文章,呼吁大家每天寫點東西。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思考,讓我再一次思考寫作的意義何在。
之前年初的時候我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去年的時候我也寫過為什么要堅持寫作,可是時間劃過了半年多,我又有了不同的感悟。
文/來源于網絡
寫作之于我有著命運安排的陰錯陽差也是注定要走的一條路。
且不論之前與寫作的緣分如何,至少現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說,這是我一定要堅持下去的一個習慣,要和健身、跳舞、旅行一樣,變成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現在的很多人越來越喜歡寫作,每個人都可以開設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有的人在寫作中找到了寫作的樂趣,有的人則是看到了寫作所帶來的利益,每個人對著寫作有著不同的目的。
縱觀現在的寫作,在火爆的同時,也被很多人扭曲了寫作的真正含義。
放眼望去,很多微信群變成了各個微信公眾號的廣告宣傳之地,每日寫了一文必發各種群。可是在微信公眾號遍地的今天,要想引起觀眾的注意又談何容易呢?沒有一點真材實料,又有誰肯買單呢?
再看市場上,更是多了數不清的各種寫作分享會和寫作課等等,有的價格之高讓人望而卻步。于是,簡書也隨之成為大家寫作的目標,甚至很多人開始研究簡書的寫作結構,學習寫作就是為了登上簡書的首頁,學習寫作就是為了速成,就是為了一舉成名。
羅胖也說:
“所有這些故事普遍地讓人產生焦躁:我落后了,我錯過了,我就差那么一點點。覺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是如此簡單,發生概率又是如此之高,似乎自己身邊每一個人都在以更快的速度更簡單的方式發家致富。在每一種快速掙錢的方式邊上,總存在一種更快的,而自己總是一次次剛好錯過。”
我始終認為目的性太強,真的有點褻瀆了寫作的意義。
況且目的性很強的去做某件事情,終究很難成功。畢竟能夠一夜成名的只是少數,畢竟真正的作家的文章才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我們一直在寫,可是我們有靜下心來思考過寫作之于你的真正含義嗎?
最近這半年來,借著設計寫作訓練營課程的時機,翻閱了很多關于寫作的書籍,同時也研究了很多人的文章,讓我的思想又上升了一個新的層次。
去年的我還停留在記錄的階段,可是今年我體悟到寫作不再是記錄這么簡單,我對寫作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1
寫作就是一種輸出
寫作,需要我們把已經有的知識重新加工,不斷地思考,甚至要不斷地推翻之前的文字,反復修改,直到形成一篇真正的文字,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在這一篇文章的寫作過程中,其實并不簡單,經過了很多程序。
真正好的文章是好的思想和結構都蘊含在其中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兩天就形成的,需要經過讀書、思考、醞釀,反復地斟酌與修改。這樣形成的文章對自己來說是負責任的,同時對于讀者來說也是真正有價值的。
因為你的每一個文字都是經得起推敲的,而非曇花一現,閃過就被忘記。
最近跟一位因為工作忙碌很久沒有寫作的朋友聊天,她告訴我說真的很喜歡寫作的那段日子。
因為在寫的時候,為了呈現給讀者真實有效的信息,需要查很多資料。
在查這些資料的同時,她不僅收獲了很多新的知識,同時看到自己寫出的文字被很多人認可更是有著難以形容的一種愉悅與成就感。
這種美妙的感覺是用金錢換不來的。
其實真正能讓你開心的都是無法用金錢買來的,寫作也是如此。
輸出的同時也間接進行了輸入,產出文章的同時又提升了自己的知識,寫作的魅力也在于此。你的每分每秒,每一點付出都不會浪費,文字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2
寫作鍛煉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現在社會,之所以有些人盲目隨波逐流,之所以人云亦云,看不清楚對自己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所在,正是因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了按照別人的框架過活。
中國的教育制度磨滅了我們創新的想法,我們似乎很難從條條框框中跳脫出來,盡管我們一直在呼喊“不要給自己設置框架”。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真正想過,如果你不去鍛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管怎樣喊口號,最終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寫作最終體現出來的是你的思想,這才是寫作的根本和最有價值的東西所在。
寫作會促發你不斷去思考,在不斷地輸入和輸出的過程中,你會開始學著分辨,分辨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其實這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最終你會發現那些真正對你來說有價值的東西。
就我自己而言,去年的時候我還在看那些暢銷書。
可是從我回歸寫作之后,我的閱讀框架開始發生了變化。
我開始真正思考,我開始有意識去分辨,我開始回歸經典。
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何必要把如此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那些沒有意義的閱讀之上呢。
事實證明,回歸經典之后,才是真正有收獲的,而且經典的書籍值得反復閱讀。
我開始發現別的書籍說了無數遍的道理其實在一本經典的書上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
比如,李欣頻一直說的“但凡朝外追求幸福的,得不到你會痛苦;如果得到,你也許會開心一陣子。
但是所有由外因取決的幸福,都是轉瞬即逝的幻想。
在木馬程序的作用下,內心的恐懼會讓金錢消失,會讓愛流逝。
這時你將會陷入更大的痛苦。”這個道理其實在叔本華《人生的智慧》第二章 <人的自身> 已經解釋的很清楚。
對于人的幸福起著首要關鍵作用的,是屬于人的主體的美好素質,這些包括高貴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體魄“。
正是因為寫作給我帶來的獨立思考能力,我開始回歸經典,并且每一次從經典書籍中都受益匪淺。
與其吃別人咀嚼過的東西,為什么不去找源頭,去吃新鮮的東西呢?
現在社會信息爆炸,我們要練就的就是獨立思考訓練出來的一雙“火眼金睛“,才不至于迷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
3
寫作也是調心的過程
羅胖在文章中說“現在的人很浮躁“,而寫作恰好可以治這種病。
寫作是不能求快的,那種三五天就寫出的一篇文章也可以想象質量如何。
寫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種三五天就上完的速成寫作課,你能指望有多大的收獲呢?
寫作本來就是一件慢的事情啊。
在寫作的過程中,在鍵盤的敲擊過程中,在文字跳躍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你心境的變化。
也許寫作是你發泄情緒的一個窗口,也許寫完一篇文章吐露完所有的心思你就可以長舒一口氣,也許在寫作的過程中你會慢慢地靜下心來,面對真實的自己,直面自己的內心。
現在的人有著太多的迷茫,有著太多的疑惑,有著太多的不知所措。
不管怎樣,我們都要找到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與自己和平相處的一種方式。
選擇禪修也好,冥想也罷,亦或逃離這個城市去旅游一圈,歸根結底,我們還要與自己的內心握手言和。
其實仔細想來,我們培養各種愛好,根源就是為了調心,而寫作恰是很好的一種方式。
只有內心平靜了、充實了、內在好了、豐盛了,你的外在也會越來越好。
美國一位作家說:
必須要求自己去做的那件事 —— 亦即實際動筆寫作 —— 結果反倒是整個過程中最美妙的部分。
就像你原本因為需要咖啡因才去泡茶,到最后卻發現自己真正需要的是體驗茶道進行的整段過程。寫作本身就是一種獎賞。”
其實就像茶道一樣,也許寫作的最高境界已經超越寫作本身,而在于專注與自己內心對話的過程。
在讀書、寫作和設計課程的這段時間里,讓我收獲最大的不是金錢和利益,而是我的內心。
內心的充實和豐盛給我帶來了喜悅感,寫作慢下來的生活也讓我開始學會觀察,體會并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而這當然更會吸引更多的美好。
愿我們都能將寫作進行到底,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給自己保留一份內心的凈土,帶著更多美好一路前行。
■? ■? ■
1對1解決你的生涯困惑掃掃二維碼
定位不清晰?工作焦慮?情緒壓抑?溝通無效?執行力差?掃掃上方二維碼,留言你的困惑幫你一對一解決問題你的專屬生涯咨詢專家
藍圖
是專注于生涯規劃咨詢和培訓的專業平臺,
幫助企業及個人獲得更大的核心優勢。
終極使命是:
讓每個相遇藍圖的人都活出他們自己的生命價值。
公司旗下——藍圖生涯書吧
是中國首家以生涯為主題的書吧,
目前在武漢、長春、上海 ,杭州,廣州,鄭州,深圳、濟南、邯鄲、南京、長沙等城市分別建立了全國學習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