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昨晚就沒電了,我去值班室要電,值班人員跟我說,負責充電的人是在編人員人家周六周天不上班,我想充電就先登記著看人家周末來不來學校,來了就給充電。結果白天等了一天也沒來電,所以我去辦公室待著了。晚上十點回來,宿舍依舊一片漆黑,室友很生氣,又去值班室問,不一會兒拿著一電話號碼回來了。接下來打電話的過程讓我倆超級生氣。
先是室友給一個姓趙的負責人打,室友說明情況后,王老師說這周不是他值班,所以他不在學校,他想給我們充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電話掛斷后,室友越想越氣,她說明天的課還沒備好,那講不好課,也不是我們的問題,就算是領導來聽課,我也是這個理由。她就給趙老師發短信,趙老師也立馬回信息了,回信上讓說他沒那個權限,讓我們給校長反應。同時,我想自己手機里有另一個充電負責人的電話,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打過去問他是不是在學校能否給我們沖個電,電話那邊的語氣有點差,跟我說他不在學校,說明天再解決。我就說,我們是老師沒電不方便,結果王老師很生氣的把電話掛了。他一掛電話我也很生氣,我肯定我的語氣措辭沒有任何不當的地方,反倒是電話那頭的人不僅語氣不佳,行為更是讓人反感。
雖然最后電沖充上了,但我的好心情被破壞殆盡。一直自詡我們是禮儀之邦,說西北人民熱情淳樸,可是今晚的通話讓我對這些又一次懷疑。所謂的禮儀之邦難道就是口出惡言,隨便掛斷別人的電話的嗎。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相處方式就是每個人都不逾距,能禮貌待人。
我們從小被教育“惡語傷人六月寒”,可是在我們身上沒有顯示出教育的成果,我們只是被教育,但教育的內容卻沒有被教育對象內化,進而體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相反,生活中到處可見語言暴力或是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場景。還在湟中上班的時候,有天早晨在公交車上發生了一件嚴重的語言暴力事件,讓我感慨了一下小地方人民的素質。因為是上班上學的高峰期,所以車里人很多。一對中年夫婦帶著一個小女孩上車的時候,男子踩了車門口一位女士的一腳,女士笑著說你踩到我了,出乎意料的是男士并沒有如正常的做法表達歉意,反而破口大罵。罵那位女士腳伸的太長,被踩也是活該,最后夫妻兩槍口一致對外,把哪位本沒錯的女士罵了個狗血淋頭(什么話難聽用什么樣的詞匯,本是理虧的兩人向對待殺父仇人那般罵應該道歉的人)。我不知道是什么讓本來溫潤的西北人民變得如此蠻橫暴躁,但我知道父母家人的言行對于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為了咱們的下一代,都是紳士淑女,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營造一個溫潤的環境。在這里大家都是以禮待人,克己忍讓,出口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