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歌舞,我們的青春 - High School Musical

在2008年的秋天,一群初三學生又被領導罵了,因為他們在午休時間叫外賣、玩手機、用教學設備看電影,總之就是不學習。

那部電影里,學習超厲害可是想唱歌的大神女主角和籃球很厲害可是想唱歌的男主角在除了學習什么都做的高中歡喜重逢。接下來的兩學年里,這兩人和同學們一起唱歌、跳舞、談戀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歷經分分合合,最后順利畢業。全片橋段老套、色調濃重、表演浮夸,造型比表演更浮夸,和現在市面上單純不做作的青春片完全不一樣。它大紅特紅,沖出美洲,走向世界,甚至沖上云霄,進駐各大國際航線的電影列表。

而時光就像在教室后門偷看的年級組長,從不放過任何人。2016的夏天,在漫長的跨大西洋航班上,我一邊重溫這場八年前熱鬧,一邊打字吐槽。機艙里空氣干燥,讓人懷念起中學午休之后,窗邊涼爽輕快的風。學生們打著哈欠,從樓梯口的小賣部走出來,手里拆著飲料包裝。

剛才我只是在刻薄,其實《歌舞青春》作為一部音樂劇,必然需要稍顯夸張的表演來鋪墊隨時開場的高歌和舞蹈。況且,這份浮夸迎合了(我們這種除了學習什么都不能做的可憐中學生)觀眾對校園生活的想象,可謂是既不討厭,且有用處——學霸看見了運動型的風頭,情侶看到了單身狗的驕傲,藝術家見識了土豪的煩惱,一千個人眼里的兩千種青春,半是現實,半是向往,統統在這里上演。即便成年后我們變成惡毒的老油條,卻始終無法對這三部曲下狠手。誰舍得拆穿美夢呢?

和市面上普遍走下坡路的三部曲不同,我私心覺得第三部最佳。誠然,打響名聲的頭炮充滿驚喜,以暑假為主題的第二部也處處逗趣,但以畢業季為主題的第三部,則超越了娛樂休閑的范疇,刻畫了更為立體的校園生活:自己的野心、別人的期望、強硬的現實構成了全片的沖突元素,再加上戀愛的糾結,劇情幾乎描摹出了所有年輕人的世界。整天唱歌跳舞不學習高中或許只存在于銀幕里,但主角們遭遇的,是所有人的必經之路。


將畢業生心態演繹得分毫畢現的,當屬男主角Troy的獨唱Scream。年輕的Zac Efron從體育館蹦到茱莉亞的大堂,沙啞的歌聲里是少年錚錚的桀驁。和《歌舞青春》招牌的情侶對唱不同,這首歌沒有戀愛的酸臭味,也不適合在KTV演唱(不信你把最后那一聲吼出來試試看),不友好,不甜蜜,不含正能量。可它如此熱烈,似乎擊打著整個世界的空氣,把情緒烙印在聽眾內心。

這首籃球場發神經之歌初聽可贊,再聽可嘆,每回心境不同,收獲也各異。初三的我跟著抖腿,覺得好酷炫;高中的我戴上耳機,開始體味”Voices in my head tell me they know best”;大學的我在模擬題、申請書和小論文的空隙里喘息,對自己說聽完這首就繼續學習;即將開始研究生項目的我,盯著男主角緊縮的眉頭,明白將來可能會很難。


從向往到回首,我們看著他們的青春一遍遍上演。從奔二到奔三,你我在日復一日的現實磨礪中,已知曉生活沒那么多戲劇性。電影主角尚且需經歷千辛萬苦才換來結尾的歡樂大合唱,倘若人生如戲,又怎可能處處都是美滿橋段。

幸運的是,我們在年月的歷練中,已經變得比戲中的任何人都要勇敢,這樣就足夠了吧。




話說當年我和一位頭很大的同學在音樂考試上唱了男女主角初見的那首Start of Something New,哈哈哈哈哈好驕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