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考些業務,少談些技術

? ? ? 密集的二天各條線的匯報,大家也反應了各式各樣的問題。突然讓我想起了1919年7月20日,胡適在《每周評論》第三十一號上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文章說:現在輿論界的大危險,就是偏向紙上的學說,不去實地考察中國今日的社會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東西。胡適講了三層教訓——

第一,空談好聽的“主義”,是極容易的事。

第二,空談外來進口的“主義”,是沒有什么用處的。

第三,偏向紙上的“主義”,是很危險的。

雖然是一百年前的新文化運動的標桿,但是放到今日我們所處之困境,也是十分有借鑒意義。

于我而言,最深的感觸就是,在銀行的IT部門工作,絕大多數人是做應用開發的,應用開發必然要面向業務,用技術手段去解決業務問題,更進一步說是解決業務的復雜度問題,而不是空談云原生、分布式、微服務之類的“高精尖”的技術。技術一定要與實際場景結合,而很多人卻處于盲目的追新,甚至于錯把手段當成了目的,變成了花哨的技術和框架的信徒。

其實我們當前的問題根子在于沒有統一的業務規劃和架構,每一個板塊(公共板塊除外)都是在向一個個業務部門交付。典型的例子——業務部門一打架,業務系統就多幾個;又或者業務部門各自找各自對口的研發團隊來做交付,其中夾雜著太多重復的業務功能和模塊。這直接解釋了為什么現在有多達94個平臺,為什么開發這么忙交付效能還是很低下。這其中固然有業務部門的問題,可科技自身的問題也不少。

我想從體系化的梳理業務架構入手,會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劃清業務邊界,實現從業務耦合到業務分治的轉變。其次,明確業務功能,明確團隊職責,確定接口團隊,統一維護業務,實現業務歸屬從多頭管理到歸口管理的轉變。再次,針對重點業務域,抽象出有良好的復用性、可拓展性的業務模型,從此前的以點為維度的支撐,換為以面為維度的支撐,實現業務的剛性支撐到柔性支撐的轉變。

寫在最后——對于浮于表面金融科技的擔憂,對舉步維艱管理變革的心急。對銀行而言,技術從來就不是最本質的東西。最為內核的是:是否具備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在文化基因和組織氣質上進行深度自我革命的,那顆勇敢的心。

以上,與諸君共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