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站在陽光里,你會慢慢曬走黑暗。
2. 所謂“拆掉思維里的墻”,就是拆掉頭腦里僵固的、反進步、反成長的“心智模式”。
3. 我們就是自己人生的魔法師,在頭腦中給自己搭建了一個魔法世界,然后在現實中讓這個魔法實現。
4. 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們心靈中,關于我們自己、別人、組織以及世界每個層面的形象、假設和故事。就好像一塊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們的視野一樣,心智模式也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5. 選準目標,挑選合適的打法,并且根據實際狀態不斷調整自己的目標和打法。這就是一套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心智模式。
6. 很多時候,堅持并不等于成功,堅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
7. 努力雖然是成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卻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
8. 真正的成功并不是成為極少數的那一撮人,而是始終走在路上。如果成功是越走越近的,那么我們現在就很成功。
9. 打破“后悔”“錯過”模式的最好方法是,在進入未知領域的時候,給自己一個不做出選擇、先觀察的空間。
10. 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著急選擇的后悔模式和總在等待的錯過模式,都會讓我們在未來對自己當下的決策感到后悔。
11. 一件事情的價值,不取決于我們現在的價值判斷,而取決于在未來情況中的價值,就叫未來價值。所以,我們在做一些選擇的時候,不能依從當下的環境和條件做判斷,而是要考慮它的未來價值是什么、值多少。
12. 我們常常因為害怕失去既有,或者是過于貪心急于擁有更多的,而令自己的思維陷入了僵化狀態,因為一些眼前的得失而沒有看到長遠的價值。
13. 這個一葉障目的東西,可能是感情、可能是專業,還可能是安穩、妥當??傊魏芜x擇與挑戰,永遠不要從過去和當下的角度看待,一定要從未來的價值出發,才能做出恰當的選擇。
14. 而任何選擇,它的保質期都不會是“永遠”。
15. 我們永遠找不到一個始終保持公平的地方,我們需要學會的是一種對不公平的免疫力。
16. 學會如何面對不公平,遠遠比學會如何評價不公平,或者是把不公平當成自己“受害”的借口與偽裝,去換取容忍、同情、幫助重要得多。
17. 我們有沒有別的選擇呢?當然有。你必須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真正幸福起來。當你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幸福,父母也會慢慢接受,變得快樂起來。
18. 我們自己就像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會,父母和你都是董事會的成員,父母有發言、提建議的權利,你也有義務認真傾聽、考慮。但是,在你人生的董事會上,你永遠是最大的股東,掌握著決定性的權利。
19. 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等待生命就是在等待死亡,與其糾結、拖延,不如立刻行動。
20. 花時間去煩惱,我們付出的是等待成本;花時間去嘗試,我們付出的是穿越成本。
21. 當一個人等待與拖延花費的成本,遠遠大于他真正開始行動所需要的成本時,他就會慢慢陷入越等待越拖延、不去行動的怪圈。
22. 我們真正的痛苦,來自于因耽誤而產生的持續的焦慮,來自于因最后時刻所完成項目質量之低劣而產生的負罪感,還來自于因為失去人生中許多機會而產生的深深的悔恨。
23. 與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動中綻放。
24. 如果你真的想要做成一件事情,讓自己能夠堅持長期行動,那一定要讓自己等一等,等兩次、三次,當激情被消耗后,你還有非常強烈的意愿想要做一件事情時,你的行動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ㄙM你的一部分過去,去購買一個未來,那就是一個開始的價值。
25. 跟大家分享了兩個有效行動的方法。第一個方法是通過計算”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幫助大家破除拖延、糾結,立刻做出行動。第二個方法是跳出”開始愛好者“的陷阱,避免自己用制定計劃的幻覺代替實際的長期行動。
26. 什么是真正的成長?那是來自于自己的尺度、標準。我們自己能夠感覺到自己的成長,并且在內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會成長為什么樣子,就好像一顆樹籽,無需教導,也會成長為一棵挺拔的大樹。
27. 我們的生活由三個支架組成:自我、家庭與團體和職業。這樣的支架支撐著我們的靈魂,它在記錄我們的生命。聰明人則是更加穩固的聯動三腳架:他會讓職業和家庭平衡,不互相沖突,也各有各的位置。
28. (在你的父母80歲以后)在你最重要的人80歲以后,即使每年抽出5天來陪他們,也只需要你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你會有一輩子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