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培養終身的自主學習者的目標前行
最初知道Daily 5是通過安妮鮮花所著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一書,書中只稍稍提及Daily 5:
到了二年級,班級的語文課叫做 Daily Five。這是美國一位資深老師發明的小學語文教學法,很快在加拿大小學老師中得到推廣。Daily Five 包括五項內容:Word work, Listening to reading, Read to self, Read to someone, Writing,一周中每天至少有一次 Daily Five 的課,孩子可以自己選每次做這五項中的哪一項,但不能重復,全部做過一遍后就重新再來。
看上去平淡無奇,似乎和國內常說的聽說讀寫沒有多大的差別。后來,我讀到一份PPT:《Daily five讀寫五部曲——美國新澤西州Bloomfield地區閱讀課小組學習模式》,這份資料稍微詳細些,不僅逐項介紹了Daily Five的內容,而且還配有不少圖片(后來才知道那些圖都屬于Anchor Chart,關于Anchor Chart,我會在后續的文章里再詳細介紹),開篇中寫到:
The Daily Five,日常讀寫五部曲,是美國部分中小學流行的上語文課的模式,主要的思路是讀寫相促,最終目標是培養獨立的閱讀者。培養學生專注閱讀和專注傾聽的持久性。
這段話真正引發了我對Daily 5的興趣,看完這份資料后,我開始意識到Daily 5其實是非常不簡單,里面的教學環節的設計別具匠心,因為作者本身是經驗豐富的教師,所以,不同于學術研究性的理論,她們所提供的內容都是非常清晰實用的,極具操作性。
Daily 5系統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有很強的自適應性,無論是班級里不同程度的孩子,還是在某個孩子的不同階段,都可以運用這套系統來持續提升讀寫水平,換言之,Daily 5提供了一套可以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框架。依循這套方法,孩子們不僅是獲得了一定的讀寫能力,而更重要的是,正如Daily 5的創始者Gail Boushey 和Joan Moser 所說:要找到一種可復制的,可靠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們,讓他們從最初的幾年就開始,學會如何成為終身的自主學習者。
to find a replicable, reliable way to teach children how to be independent lifelong learners, starting in their earliest years.
這段話可謂深得我心。一直以來,我對中國應試教育體制非常不滿,但也和眾多國內的家長一樣,又不得不讓孩子留在這樣的體制內。目前國內的語文和英語的教學方式,幾十年來,換湯不換藥,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而類似李一諾的一土學校、李躍兒的芭學園、華德福這些,說實話,我也并不完全認同他們的教學理念,至于Homeschool(在家上學),私塾化的學堂這些就更不用說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可并不是有點熱情,有點想法,有點錢,找塊地用幾年撲騰一番就能創出一套體系的。雖然我對這些機構的先驅者心懷敬意,但,我的兩個孩子,我不會讓他們去。
那么,是不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孩子就只能“死讀書,讀死書”呢? 其實也不然。某種程度上,我自己就是這套我所深惡痛絕的教育體制的獲益者。是的,我就是這套體制培養出來的,從重點小學到重點大學,一路過關斬將過來,沒有變書呆子,如今依然我行我素,思想活躍。當年的小學是讀5年,到大本畢業是15年而已,而在隨后的20多年中,我從未停下過學習的腳步,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在自己的學生時代,實在是被萬惡的教育體制(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我家老大今年是小學三年級。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關鍵點,一二年級只能算是前奏,完成了幼小過渡而已,到三年級,才算正戲開演了。如前所述,我懂得這套游戲的規則,但是,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僅止于此。我的態度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而在這個時間點上發現Daily 5,令我非常驚喜。我將利用Daily 5這個支點,幫助孩子撬動應試教育這塊又臭又硬的大石,并以成為終身學習者為目標而前行。
- 歡迎關注系列文集:《如何提高孩子讀寫能力》
- 歡迎關注系列文集:《語文同步說文解字》
- 歡迎關注系列文集:《STEM Kids 少年學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