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8.24的21天,很充實,也很有意義,一路上有導師的指引,有小伙伴的陪伴,有自己默默的獨處與思考,元認知能力也在慢慢的提升,好習慣也在不斷的養成。
回想起這21天,我學到了什么,大概是幾個方面:
(1)行動上:早起打卡,坐享,看專欄,畫思維導圖,寫感想,堅持跑步(一周3次)。
(2)3個工具+情緒管理:思維導圖、時間表制作、生涯平衡輪制作、情緒管理學習。
(3)概念的理解,觀念的轉變。
Q1、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
現象:我們常會遇到的三個坑:(1)莫名其妙的湊熱鬧:大街上有人吵架,總人忍不住上去看兩眼。(2)心急火燎的隨大流:看到別人考研,一股腦的扎進考研大軍,從來沒有考慮過考研對于自己的意義,以及自己的實力、家境等各方面原因。(3)操碎了別人的心:室友今天去干嘛明天去干嘛,你非得弄得清清楚楚。
解決方法:最寶貴的財富是注意力,注意力>時間>金錢,金錢是可以重生的,時間根本意義上來說是不屬于你的,只有你的注意力才完完整整的屬于你,你能掌控的部分。不要把注意力全都花費在別人身上,讓自己成長起來,變得有價值才是關鍵的!
Q2:如何改變落后的現狀?
現象:越強的人越謙虛,越差的人越覺得自己NB。達克效應指出:人們常高估自己的水平,無法客觀評價他人。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落后,更可怕的是落后了而沒有行動,而行動一段時間后,你又忘了自己是落后的,從而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解決方法:不斷的反思,用文字記錄下來自己的生活和問題,常拿心理學效應對比現實生活,縮小差距,從而改變自己。持續主動的升級自己,如果你買到一個新興產品,沒有說明書,不會定期升級,你會不會感到很抓狂。你的大腦就像是一個新產品,如果不定期更新和換代,將會停滯不前,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
Q3:你應該擁有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現象:當你遇到一個新觀點、新概念恍然大悟的時候,比如:自己成為貴人才能不斷遇到更多的貴人,百分之百的安全可能是最大的枷鎖,女性要獨立,知道什么能力被激活了嗎?
對,元認知能力。腦科學表明,人類大腦是高層次大腦控制低層次大腦,元認知能力能讓你站在更高層次控制大腦。
元認知能力: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當他發揮作用的時候,你的意識會變成:啊?原來是這樣的啊! 啊?這道理挺簡單的,之前我怎么沒有想到?嗯!那我知道了,我現在應該這么想才是正確的......
我一直認為情商是件很重要的東西,直到看了李笑來老師的專欄后,才知道原來所謂“情商”,事實上是個偽概念,我們常說一個人情商差,是說他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事實上,一個連自己的感受都不能完整認知的人,又怎么會完整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呢!
解決方法:如何提高元認知能力?
(1)想清楚問題背后的本質、需求是什么?當你有情緒的時候,比如和父母溝通少,從而產生問題就吵架。問問自己: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緒?這種情緒對我有沒有幫助?有,如何利用?沒有,如何避免?拿我自己來說,如果別人和我意見不一致,第一反應可能會是反駁,因為人都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現在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我為什么要反駁?我的需求是什么?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下一步我該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
ps:情侶們注意啦:當你們對某個問題出現分歧的時候,先把問題想明白,嘗試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再層層表述。而不是急著找對方,然后對方提出不同觀點,然后就刺激到你,不想溝通了,這樣只會惡性循環,本質上解決不了問題。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嘗試過多次,有效溝通可以解決很多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2)借鑒他人的思考方式。看專欄文章的時候,一字一句的讀,不懂的問題就查,不過濾任何問題,看文章是如何把問題講清楚的。自從看了《金字塔原理》后,寫文章、畫思維導圖,會不自覺的采用一種思維模式:問題+現象+案例+解決方法,說得高大上點,即理論思維技巧套路。
(3)刻意練習:有特定目標、專注、反饋、走出舒適區(推薦《刻意練習》)
1)坐享 ?A、訓練方式:找個安靜的地方,選擇舒適的姿勢,挺直腰背,靜坐15分鐘以上,把注意了放在呼吸上,如果走神,再把意識叫回來,也是瑜伽里常說的冥想。B、難點 剛開始會睡著,會經常走神,這些都是正常的,刻意練習并不輕松,我們要有耐心,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注意力。C、科學依據表明:坐享可以增加大腦溝回,產生更多的鏈接。
現在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或者晚上睡覺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坐享,剛開始很痛苦,經常走神,也會被外界的事物打擾,到今天已經堅持了12天,一點點的在進步,感覺比剛開始好了。
2)興趣 ?A、問題:大多數人并沒有什么事情值得“全神貫注”去做,“全神貫注”分為主動和被動,只有主動的“全神貫注”才能真正的提高元認知能力。 B、主動“全神貫注”---磨練技能---元認知徹底放松---注意力全部用來感覺每個刺激---調整動作---大腦溝回形成---下意識動作---養成習慣。
就我自己而言,彈吉他鍛煉了我的手指;跳舞提高了我的體能;乒乓球鍛煉了手臂和眼睛,總而言之,提升了我的注意力。
3)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因此,最高效手段就是日三省身,你的想法從何而來?想法有沒有邏輯錯誤?有沒有其他因素?最形象的一個例子:你生氣了和你知道自己生氣了,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狀態,如果你知道自己生氣了,知道自己為什么生氣了,可能就不會生氣了。
Q4:你人生最終的枷鎖是什么?
現象:信息爆炸的時代,總是時時刻刻關注身邊可以被關注的東西,而且害怕自己遺漏了什么。比如:今天誰誰結婚了,明天誰誰分手了,后天誰誰升職了,大后天誰誰孩子考上公務員了。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導致我們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深入長期思考和觀察,被困在永恒的當下。
解決方法:(1)放棄一部分安全感。一個真實的案例,親戚有2個小寶寶,工作忙,家里請了保姆,但是由于不放心保姆帶孩子,經常一個人帶著2個孩子去圖書館、公園,導致自己經常覺得很累,沒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和成長。看了專欄里的一句話: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會把自己困在永恒的當下,我們必須放棄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的思考。于是,她開始把孩子給保姆帶一小段時間,自己也更加放松,可以更好的學習,更新和迭代。
(2)有效的社交:不孤立行動,但是適當的獨處是必要的;與他人合作,合作的本質是大家各自放棄一部分安全感,并交給對方保管。我想以后我會盡量少和缺乏安全感的人合作,因為從根源上,他們就不太相信別人。
Q5:執行力差的根源是什么?
現象:大學聽講座的時候,有一種狀態叫:聽聽很感動,想想很激動,回去后一動不動。還有一種情況,也不是沒做,很早之前就做過,但是沒有持續做,最終中斷。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執行力,只不過我們擅長把沒必要的事做到底。比如:手機刷朋友圈,玩游戲,戒不了煙。
原因:(1)一切沒有產出,或者半途而廢。科學解釋為:重復與應用的次數不夠,內化過程還沒有完成,大腦溝回構建失敗,神經元之間的聯結不足,又回到了原本沒有聯結的狀態。
(2)執行力強的和執行力弱的,不屬于同一個物種,生活在各自截然相反的鏡像世界里。
解決方法:(1)把學到的東西內化,刻意練習,提高產出。用輸出倒逼輸入,學會分享,以前可能會覺得把好東西分享給別人后,別人會比自己進步大,現在不會這么想了,助人也是助己!
(2)進化成另一個物種,實現從0到1的轉變。
Q6:如何徹底戒掉你的抱怨?
現象:有個小伙伴,經常在朋友圈抱怨這不好那不好,抱怨男朋友對她不好,客戶又給她臉色看了,上司又批評她了,父母又吵架了,然后,然后我就把她屏蔽了。為什么呢,因為抱怨是無能、無奈的表現,是世界上最強的負能量,浪費時間,會讓人變得令人討厭,讓你不由自主的放棄掙扎,失去承受的堅韌。
解決方法:(1)當我們遇到麻煩,遇到不順利的時候,能解決就解決(能力),解決不了就承受(堅韌)。
心理學表明: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大腦重塑”的過程,每個人都傾向于不由自主的“扮演”我們向別人描繪的那個樣子,直到成為那個樣子。你的抱怨,是想讓別人同情你,甚至想讓全世界都同情你,自己把自己,別人一起帶入黑暗的深淵。
下次當你想抱怨的時候,開啟提醒模式:我要開始抱怨了,不能這樣,要停止抱怨!
(2)把別人的認可當做是額外的饋贈。我們時常把自己的價值,寄托在別人的評價體系中,如果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多出很多不必要的抱怨。實際上,我們做事情是因為這件事情值得做,而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
下次抱怨的時候,我會提醒自己,我好好學知識,是為了掌握知識,老師的饋贈是額外贈送的;跑步打卡,是為了鍛煉身體,朋友的點贊是額外贈送的,只有這么想,你才不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才會去感恩生活!
Q7、遇見貴人的科學方法
原則:(1)樂觀的人更容易成為他人的貴人。
(2)貴人更容易遇見貴人。
(3)能幫助他人進步的人才是真正的貴人。
(4)樂于分享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5)不給他人制造負擔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6)正在做正確事情的人,更容易獲得貴人相助,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求助的時候不宜僅用金錢作為回報,幫助他人的時候不宜收取金錢回報。
待續。。。
好好呵護你成長的種子吧!
送給正在看文章的你的一段話:
怕吃苦的吃一輩子,不怕吃苦的吃一陣子!
什么是奮斗?奮斗就是每一天都很難,可是一天比一天容易;不奮斗,每一天雖然容易,可是一天比一天難!
成長的路上,你并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