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行程從郎木寺開始。
這是在郎木寺鎮上照的郎木寺遠景。這是一座很特別的寺廟。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白龍江源頭,自然風景獨具特色,素有“東方小瑞士”之稱,是甘南州的國家級4A景區,內設聞思、續部、時輪、醫學、雕版印經院等五大學院,還供奉有肉身佛。寺對面隔江而望的陣陣山峰,美得不知該如何形容。
我們從出口處進的郎木寺。這里刷新了我對寺廟的認識,我不太喜歡進寺廟,不喜歡里面的味道。可是,今天,郎木寺迎接我的竟然是濃濃的書香,竟然那么多的和尚圍著書攤專心致志地選書。我湊過去拍了一張照片,一個和尚急忙阻止我,說不能拍照;一個游人看那么多的書,就好奇地伸手去拿,剛碰到書,一和尚立馬招呼:“別碰,你看不懂的。”
我們從旁邊一小門進了大殿。以前游覽的寺廟都是香煙繚繞的,總感覺一種鬧哄哄的俗氣味兒,今天,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同。要進殿,每個人都必須脫鞋。進得殿去,我立馬驚住了,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大殿四面供奉的是菩薩們,中間是一排排整整齊齊的長條座位,我一下感覺到這是和尚們讀書念經的殿堂,我們繞著殿堂四周的紅地毯行走,一種莊嚴一種肅穆的氣氛在大殿回蕩。出了大殿,發現殿前壩上已經有了鼓聲,一看,是一些小和尚在鼓點的節拍指揮下練習一些動作,我不懂他們在干什么,但是,知道這不是習武,一定是在為某種活動做著準備。這時候,好多和尚,有年老的有年輕的甚至有年幼的,都陸續聚到了大殿前,觀看那些十多歲的孩子練習。每一個小和尚的練習動作都大致相同,動作都是先舒徐再急促,最后在一種裊裊余音中結束。
過了一陣,圍觀的和尚們在裊裊古音中陸續進殿堂了。我猜想他們要進去念經了,就尾隨他們再一次進入殿堂。本以為那些年長的裝扮不一樣和尚會講課,沒想到有的年長和尚也只能當學生,做老師的和尚也不像我們那樣去督促學生讀書,和尚們有的很刻苦地背經書,有的還在吃東西,有的在座位上小尺度戲玩兒……一派自由景象!但不管怎樣,我第一次在寺廟聞到了經卷香,而且在剛到寺廟時還見到有和尚辯經。
我第一次看到了天葬臺。今天早上才舉行了一次天葬。我以為天葬臺設在山之巔峭壁旁,分解后的尸體扔下山谷,讓禿鷲去吃就是了,沒想到它設在臨近山頂的緩坡處。分解尸身的平地上有很大很厚的木砧,好些把長柄斧頭,石臼;旁邊是個焚燒場地,禿鷲沒有處理完的就焚燒掉。可能是今早上才有一場天葬的緣故,天葬臺飄著一點說不清的氣味,兩只禿鷲長著巨大的翅膀從山頂沖過來,從我們頭頂的天空一掠而過。我也第一次見到了禿鷲的真身,那叫一個威風凜凜兇猛剽悍!
從郎木寺出來,我們前往尕海,但是我們最終沒去看尕海,倒是沿路盛開的黃色小花讓我們駐足。進入草場,才發現那成片的黃花是盛開的蒲公英,一窩蒲公英會開出一簇花來,蒲公英家族就這樣綿延出了一片誘人的花海。我們躺在花叢里,留下了花兒的笑靨。
過了桑科大草原,甘南景色就變了樣,山形不再柔和,山色不再蔥綠,草場、牛群、羊群跑得無影無蹤了。山,輪廓分明,一道道山梁剛勁頑強,迎風面一片片筆挺的柏樹林展現著這片荒涼貧瘠山川蘊含的無限生機。
拉卜楞寺是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沿途兩旁草場已顯逼仄,天上的云游到哪里哪里就灑下一片陰涼。陽光、云影、羊群、牛群在東部青藏高原上譜寫著一曲曲深情的草原牧歌!
小河依舊如老母親般沉靜流淌,風景卻在悄然改變,兩邊山上有了灌木叢,油菜花快要凋盡,青稞綻放著翠綠,游牧文化里有了農耕文明的氣息。
拉卜楞寺是今天的最后一站,在這里,上午在郎木寺沒弄懂的東西弄清楚了。
郎木寺有五個學院,這里有六大學院。聞思學院開設顯宗哲學辯論;上續部、下續部開設密宗修行;喜金剛學院、時輪學院開設天文歷算,每年編撰藏歷和黃歷;醫學院,主要研究開發藏醫技術和藥物學。
上午在郎木寺所見的辯經,帶著自發性,戲耍性,拉卜楞寺的和尚們在晚課時間給我們表演了。一組人分成兩撥,一撥坐著,一撥站著,站著的人向坐著的人發難,坐著的人回答,然后交換問難。
晚上住在夏河的嘉郎拉姆賓館。這家賓館看起來條件可以,可是服務意識極差。沒有地方停車,房間熱水要考自己燒,而且還不會事先告訴你,等你脫得光光的了才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