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一我們主要談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帛畫的兩幅主要作品,今天我們具體深度分析一下帛畫的產生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欣賞春秋戰國時期的帛畫,另外上回我們聊到了《御龍圖》和《龍鳳仕女圖》,只是大概介紹了一下這兩幅作品的基本狀況,這篇系列二我會將兩幅帛畫作品進行深度的對比,您會發現很有趣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帛畫是中國最古老的畫種之一,是由畫家畫在白色的絲織物上面,用筆墨和色彩的手法描繪人物,飛禽走獸等等。它的產生離不開楚文化。總的來說帛畫與喪葬文化離不開,它是一種招魂習俗的產物。
我們仔細研究春秋戰國時期的帛畫作品,我們可以驚奇的發現,古代畫家十分注重構圖,以及凸顯墓主人升天的形象。一幅帛畫作品并不會畫很多形象,而是緊跟主題,主要還是表現楚文化招魂習俗。
楚文化招魂習俗記載
我們欣賞帛畫,可以注意畫中的人物的服飾特點,比如十分端莊華貴的就顯示這個墓主人的地位很高,而且帛畫的特點是十分注重輪廓形象,仔細觀察,人物、龍鳳、器物等都是以側面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輪廓的把握十分準確。
《御龍圖》細節處理
另外我們十分驚奇的發現戰國時期的帛畫作品的線條把握十分精巧,線描已經達到很高的水準。從《御龍圖》和《龍鳳仕女圖》就可以看出,在人物臉的細節處理畫家會用十分柔美圓潤的線條展現,而對衣服的處理就會用比較粗的線條展現,可以說用線就能展現出立體感、光感以及皮膚的質感,非常了不起。
《御龍圖》
下面我們再談談《御龍圖》和《龍鳳仕女圖》的區別。首先從年代講,這兩幅畫均是戰國時期的作品,前者比后者的年代早一些。《御龍圖》和《龍鳳仕女圖》表現的題材基本一致,都是體現楚文化的喪葬文化,招魂習俗。但是,諸位,《御龍圖》在創作技巧和藝術造詣上更勝一籌。
《龍鳳仕女圖》
《龍鳳仕女圖》主要以平涂和勾線的形式表現出人物和鳳凰的靜態和動態美,最為出彩的地方是《龍鳳仕女圖》對于爪子的細節處理,剛健的線條把爪子的張力表現的惟妙惟肖。
《龍鳳仕女圖》細節
《御龍圖》對線條的把握更勝一籌,如水一般流暢的線條十分順暢,而且整幅畫沒有點多余的形象出現,直入主題的畫風不帶一點拖泥帶水,將墓主人升天的形象表現的非常到位,應該是一位老道的畫師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