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Joyce姐姐,微信交流:joyceyin888
最近我在看企業管理的書,里面講到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企業在具有重要競爭意義的經營活動中能夠比其競爭對手做得更好的能力。一個企業如是,那么一個人的核心能力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理解?我們的核心能力是自己擅長,可以做得比別人好,具有競爭意義的能力。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通過刻意練習,打造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我向我的老師(北大教授晏介中)請教,晏老師這樣回答:“可以這么理解。核心能力是指一顆樹的樹干(主業),你很多的樹枝都是從干上長出來的(副業)。找到你喜愛的事情,經過刻意練習,可以幫助我們讓樹干更粗更壯,能夠支撐起更多的枝干與分支。在概念上核心能力與競爭力(做的比對手更好)是可以分開的。你喜愛的事情,你不一定會/要做得比對手更好,但是仍然是你的核心能力,因為你很多其他的能力與工作(副業)都是由核心能力發展出來的。核心能力強調自己,競爭優勢比較強調與對手的比較。當然常常我們的核心能力會容易成為我們的競爭優勢(競爭力),因為我們喜愛的事情,我們更愿意刻意練習,久而久之就會做得比任何人都好。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是兩個獨立的概念,但是核心能力常常會成為競爭優勢。
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通過刻意練習,這句話非常好。重點是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
晏老師的回答非常形象,而且實用。而且,晏老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熱愛看書,聊天,熱愛了解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的原理,然后把自己了解的很新奇有趣的事情講給別人聽,
所以他成為了一個優秀的老師。
對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我們僅僅如此簡單以此為依據去找工作,或許永遠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因為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簡單的,我們在做喜歡的事情時,并不意味著我們真的可以盡情享受快樂,相反,我們需要去做很多瑣碎繁雜的周邊工作。
我的好朋友,Fanny,以做蛋糕賣蛋糕為職業。我們看到的只是她享受自己熱愛的工作,每天朋友圈曬各種漂亮的蛋糕,特別羨慕,卻沒看到這背后其實還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諸如進購原材料,庫存管理,產品設計,訂單管理,客戶服務,發快遞,甚至熬夜工作等等,非常辛苦。
當然,想把任何工作做好都不容易,甚至要時刻保持警覺,因為即使自己很想偷懶,你的競爭對手卻不會,他們正在摩拳擦掌枕戈待旦。想要讓自己的核心能力具有競爭力,必須每天刻意練習。
在Morten T. Hansen 的Great at Work一書中,作者講了work smartly的7個原則,其中一條原則是:
Quality Learning: avoid mindless repetition in favor of better skills practice.即,優質地學習,避免無意識的重復,突破舒適區,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技能。
球王貝利之所以能成為在職業生涯攻入1283個球的神射手,是因為他相信“下一個球才是最好的”,并且不斷練習,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以至不斷提高。
我等普羅大眾,雖不指望成為神射手,也可以通過刻意練習,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把事業做得更好。同樣,在Morten T. Hansen 的Great at Work書中,講到:Don’t just learn, loop! 即,不要只是學習,而是要形成良好的循環:練習-檢查-反饋-提高,如此反復,不斷提高。
反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所以我們需要好的老師,好的同伴,給予我們正確的指導,才能高效地進步。這也正是那些工作高效的人們的秘訣之一。你找到好的學習伙伴了嗎?歡迎來找Joyce姐姐,一起好好學習,鍛煉身體,成為更好的自己。